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街道社区 > 同安街道

面塑传承 指尖上的艺术

编辑日期:2019/4/22 9:53:06   作者:同安街道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经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出各种形象。

      为了让小朋友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唤起未成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4月18日下午,同安街道五里庙社区团总支组织、妇联、文明办联合静安社工服务中心在居家养老服务站举行了一场以“面塑传承,指尖上的艺术”为主题的非遗进社区活动,邀请非遗文化老师俞自华女士为辖区二十多名孩子和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面塑手工课,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


20190419居家服务站面塑活动 (4).jpg20190419居家服务站面塑活动 (12).jpg

      俞自华女士早年师承非遗传承杨俊生老师学习面塑技艺,近年来先后在合肥市南门小学、六安路小学开设相关课程,深受小学生们的欢迎。俞老师一来到课堂,就把自己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西游记》、《熊出没》等摆上讲台上时,孩子们都发出了一片赞叹之声,很多小朋友还争先恐后的说出了作品的人物名字。在直观地领略了面塑艺术的神奇之后,俞老师给孩子们详细介绍了面塑艺术的悠久历史、配色原理、使用工具以及技艺技法。
      为了让大家掌握面塑技巧,在孩子们跃跃欲试的热烈情绪带动下,志愿者们密切配合,俞自华老师开展了现场教学,开始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做面塑。“大家都喜欢动画片,今天我们面塑的主题就是小猪佩奇。”俞老师说,面塑是棍子上的艺术,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猪即将在这些木棍上诞生。她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手中彩色的面团仿佛有了生命力。俞老师耐心地一步步教孩子们做小猪的脑袋、鼻子、嘴巴、耳朵、脚丫、尾巴等身体各个部位。小朋友们也按步骤认真地揉捏,做出了各种配饰的佩奇。在自由练习环节,大家自由发挥与创作,用自己喜爱的颜色大胆造型,捏出了一只只生动形象的小玩意——小鸟、猪猪侠、大熊猫等,令老师赞不绝口。

      课堂上老师亲切耐心而投入,孩子和家长认真热情又专注,一个半小时的课堂让大家意犹未尽。看着一只只面塑作品“诞生”在木棍之上,孩子们也感到收获满满。就这样,在非遗老师俞自华的指导下,五里庙这些小朋友第一次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面塑作品,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了民间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余本荣、袁勤)


20190419居家服务站面塑活动 (9).jpg20190419居家服务站面塑活动 (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