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一图一故事一环保人在行动

滨湖引领 大潮奔涌再逐浪

编辑日期:2018/12/21 12:38:40   作者:新闻中心   

1993年,48岁的王国玉带着一家老小结束了3年的打工生活,从浙江宁波回到合肥。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浸染东部大地,在皖中这块土地上,王国玉的老家——当时仍属于肥西县烟墩乡王敦村,目光所及,尽是一片青黄相间的阡陌农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06年11月,滨湖新区正式启动建设,在修建拓宽徽州大道项目时,王国玉家的老屋被征收,全家搬进了滨湖和园高层回迁小区,成为“新市民”。眼瞅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今昔对比,王国玉常常感慨,念叨最多的一个词便是“翻天覆地”。

美哉滨湖!

生态优先绘出幸福和谐画卷

涅槃重生的塘西河,自滨湖中心蜿蜒东去,一路流过沙明水秀、蒹葭苍苍、白鹭云集,也映照着这座新城的万家灯火,记载下40万居民的城市新生活。

初冬时节,塘西河公园层林尽染,灿若图秀,再过一个月,这里将上演千鸟齐飞的壮观景象,呈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自然生态画卷。殊不知,曾几何时,塘西河却是一条城市臭水沟。新区启动建设后,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线,持续推进塘西河生态环境治理,使其成为全国城市中心区河道治理的典范,也形成了新区重要的滨水开放空间和景观廊道。

“突出生态环保”,这是滨湖新区建设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在规划中充分尊重自然原有的地形地貌,构筑起新区总体的生态网络,塘西河水质治理正是其生动注脚。目前,合肥城区拥有的六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公园,新区范围就占了四个(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十五里河公园和牛角大圩)。

一组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显示:较之2006年启动建设之初,巢湖西半湖高锰酸钾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别下降了49.7%、66.2%和87.3%。滨湖城市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再生利用,彻底打消了城市建设加重巢湖污染的疑虑。

兴哉滨湖!

金融要素擎起产业发展大局

今年12月,73岁的王国玉再一次来到了老屋的位置,岁月雕琢,眼前已然不见昔日贫瘠的痕迹,一座建筑面积64万方的现代化金融主题园区——合肥光谷金融港拔地而起,周边高楼林立,商贸繁华。

作为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去年5月,浙商银行首次进驻合肥,便将省级分行位置瞄准滨湖新区这片金融产业发展沃土,签约合肥金融港一期A16整栋近3万平方高层写字楼,并布局首个营业网点,为企业提供信贷投放、金融创新、产融合作、信用体系建设等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目前,金融港汇集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区域总部、融资租赁、汽车金融、征信、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以及金融服务外包上下游产业,吸引了平安普惠、软通动力、拍拍贷、瑞福德汽车金融以及通联支付等一批行业企业集中落户。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近年来,按照“龙头企业引进——打造服务外包产业链——形成人才洼地与技术高地”三步走模式,沿徽州大道沿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已吸引了包括中农工建交、浦发、邮储在内的16家总部级金融后台机构,20家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6个金融产业平台以及6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了全要素金融产业链。

视线转向东南,在滨湖卓越城板块,3.5平方公里的合肥滨湖金融小镇近日正式破土动工,为滨湖金融版图再添劲旅。曾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的资深金融专家柯兆明在阔别合肥35年后,带领技术团队落户于此。梧桐花开,凤凰自来。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柯兆明一样的金融人才汇聚于此,追逐自己的淘“金”梦。

产业旺,则城市兴。一直以来,滨湖新区牢固树立产业引领、招商选资的理念,高度重视人与产业、城市之间的发展关系,创新走出了一条“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之路。从2006年启动建设至今,滨湖新区外来投资已经超过2000亿元。

创哉滨湖!

翻开“序章”风鹏正举

生于斯、长于斯,年逾七旬的王国玉也在这座新城慢慢老去。家乡沧海桑田的巨变让这位朴实的老人直言:“不敢设想未来!”

12年砥砺逐梦,一个区域性的文化鲜明、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城市新空间,一个现代化的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人气新城已然形成,40余万“新市民”在此安家乐业。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今年9月,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揭牌,规划面积491平方公里的合肥滨湖科学城,将按照“两核两带多组团”进行规划布局。其中,位于滨湖新区的综合服务核,将以省级政务中心为主体,集聚科创、金融、商务、会展、文旅等资源要素,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刚刚闭幕的区四届三次党代会上,明确将“滨湖引领”与中部腾飞、老城复兴、乡村振兴一起作为全区四大空间战略,要求强化“一体共生”统筹发展机制,服务滨湖新区打造面向全国的城市中心。

滨湖兴,包河兴!带着一切“新机遇”,滨湖新区,趁东风,再出发! (杜静 裴蕾 顾宗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