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勇立潮头,争当头雁——改革开放40周年之成长记

向南 沐浴改革之风

对标深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编辑日期:2018/9/28 9:41:36   作者:新闻中心   

DSC_0490.JPG

图/观澜版画村

参观版画村创作基地2.jpg

图/参观版画村创作基地

小橙堡剧场外国剧团排练中.jpg

图/小橙堡剧场外国剧团排练中

新桥文化艺术中心——学员在工作人员介绍下,刷二维码进入智能书栈.jpg

图/新桥文化艺术中心里的24小时智能书栈

与南山文体中心大剧院交流1.jpg

图/南山文体中心剧院

在福田区图书馆翻阅.jpg

图/福田区图书馆

核心阅读:文化,是城市最美的风景。深圳,是改革发展的前沿之地,也是文化创新的优秀典范,40年间,深圳实现了“经济深圳”到“文化深圳”的华丽转身,正朝着世界文化之都的方向迈进。当前,我区文化建设如火如荼,9月9日至15日,来自全区宣传战线上的45名干部职工奔赴深圳,开展了以“对标深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专题培训,旨在深入学习先发地区先进经验,破解我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遇到的难题,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巩固和扩大培训成果,本报特刊登部分学员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交流。

彰显文化美感 滋养诗意人生

包公街道 潘晓峰

秋光渐好、天高云淡的美好时节,我们来到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深圳。深圳浓厚的文化气息、诗意之美,更让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有了新感知、新体验、新认识。

借力辖区资源,助力公共文化。我区文化底蕴厚重,可以充分利用艺术、科技、人文等有效资源,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挖掘“隐于市”的文化能人、加强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养、探索“名人+”合作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借力科研院校,开启区内全民“微信阅读”,让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人人可为”“简而易行”“引领潮流”。引导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辖区居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加强创新,“不求所有,不求所得、但求所用”。

打好品牌效应,提升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培养与扶植辖区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服务项目,持续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及形式,打造众多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品牌。研发包河特色“全民网络文化测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主体,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推进区内“网上文化超市”工程,“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实现区内文化活动的精准投送。形成“15分钟文化服务圈”,实现文化活动的范围全覆盖;打造幸福包河行、同在蓝天下、社区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释放“包河特色”品牌效应,形成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

塑造志愿队伍,提速公共文化建设。组建“五个一”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研发专业团队、文化专管员队伍、群众文艺辅导员队伍、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专业文艺团队指导师),既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的质量,也可以充分保障区内文化活动开展的规范化、常态化、高端化。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搭建“文化包河云”平台,打造PC端、手机端、数字电视“三平台”, 建立文化馆数字化平台,探索利用网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样式,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众多基层文化建设“包河人”,将成为基层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源动力。

让文化助力淝河片区腾飞

淝河镇 杨俊

淝河镇素有“名将故里、水岸明珠”的美誉,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丰厚、自然风光优美,聚焦建设“经济强、生态美、文化兴”的新淝河这一发展目标,淝河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我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保障。要把建设“文化名镇”与建设“经济强镇”、“生态美镇”等目标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统筹规划。淝河片区综合改造持续推进的当下,要深入研究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统筹规划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尤其要做好淝河数字文创小镇的规划设计,突出淝河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淝河的好山好水好资源,在精致、精细、精美上下功夫,建设独具淝河特色的文创小镇,切实推动全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服务水平。目前全镇各居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并不平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任务还很艰巨。淝河镇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服务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素质修养,从而推动文化队伍向更高水平发展。

通过培训,我深知,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专业队伍的支持加盟,我镇将持续挖掘、引进艺术创作、声乐舞蹈、活动组织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抓好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素质提升。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我镇将继续整合、优化辖区资源,继续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形成“重大文化活动年年有,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基层文化服务周周有”的格局,同时持续跟进城市阅读空间等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建成,造福于民。服务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优质服务的引进培育,我镇将大力发挥镇文化站的龙头作用,借鉴先发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引导专业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创作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淝河特色、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让群众更多地关心、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服务建设,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带来的红利。

延伸公共文化触角 整合公共文化资源

万年埠街道 张雪蠡

在为期1周的学习中,对标深圳,切实了解和学习了先发地区经验和做法,现结合基层综合文化站工作实际,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找相似,夯实公共文化建设基础。

深圳濒临珠江口和伶仃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典型移民城市,移民文化特征显著,造就了深圳多元化的文化基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点线面”全覆盖,文化力量无处不在,无论是福田图书馆、南山大剧院还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简阅书吧”,都让深圳的移民文化充满艺术气息。

万年埠街道临湖而居,居民外来户较多,总体文化层次较高,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较为强烈。街道以全省“文化新中心、旅游新天地”作为总体功能定位,主打“文化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事业,致力创响文化·万年埠的品牌。对比深圳发展经验,街道在综合文化站推进方面,要用新理念、新设施、新团队不断夯实公共文化建设基础。

强业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提升当前我们的文化实力,不仅要在管理体制上去探索和研究,更要在提升业务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尝试,逐步提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工作者专业技能。

借力专业团队,引入第三方机构实现专业化服务。现以街道云华、万慈2个社区为例,与杭州凤翮正道有限公司(中国出版协会理事单位)合作,开启“互联网+阅读”模式,为居民打造共享阅读、智慧阅读空间。由社会组织牵头,各社区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科普学堂、国学讲堂等活动,后期继续与专业性较强的第三方文化机构实现常态化合作,用高品质文化服务基层。

求创新,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

充分整合文化资源,致力于形成文化大集群、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街道辖区内文化场馆众多,这是打造文化·万年埠的最大资源和优势。综合文化站要以此优势为发展契机,与文化场馆实现常态化共建机制,共享文化资源,为辖区居民、驻区企业输送宝贵的文化财富,在辖区内形成文化大集群、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

注重文化活动影响,用高品质文艺服务辖区居民。发挥大型赛事和文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组织居民参与,引导居民耳濡目染感受文化魅力,全力打造与之呼应、符合居民需求文化体育活动项目。继续借力文化专家智库,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主题文艺、文艺精品创作为重点,创新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辖区接连不断地送上美丽的“文化大餐”,真正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全新的居民“福利”。

风从深圳来

区文化馆 潘杰

鹏城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验田,以敢想敢闯敢试的拓荒者勇气,将昔日的小渔村建设成为国际化的现代都市。如今,深圳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以及实地走访福田、南山、宝安三个地区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让我对独具深圳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在我看来,深圳公共文化服务有场馆条件优越、政府投入有力,管理机制创新、注重品牌建设等特点。

深圳将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和保障列入重要议事内容,在设施、配套、人员等方面给予足够的财力支持,为文化发展预留了充分的空间。文化设施布局设计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保证了场馆的科学使用和群众参与的便利。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福田区图书馆率先在全国推出理事会制度,南山区大剧院运用大数据分析合理安排剧目,还有文化馆联盟机制、流动文化服务网建设,基层综合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试点等,都推动了深圳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文化品牌建设上,深圳注重建设包装的连续、创新和服务针对性,培育了戏剧星期六、深圳读书月、外来青工文体节等诸多文化品牌。深圳被誉为钢琴之城、阅读之城、戏剧之城,与文化、艺术活动普及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是密不可分的。

鉴于此,对于我区文化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体系建设。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和材料汇编,定期举办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指导基层制定区域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加强宣传,强化各级各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理性的认识。

加大场馆建设力度。除区两馆高标准推进建设进度外,街镇、村居也应按照《包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合理规划、优化选址、科学设计、高标建设,确保场馆建的好、管的好、用的好。

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根据已有文化品牌,加大策划力度,每年每季推陈出新,保证活动既有数量更有质量,常办常新;把握时代主题,有针对性举办大型活动;加大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力度,推动各级重视文化事业建设,营造第一城区的“文化强区”形象。

按照专业化人才要求,配齐配强文化干部队伍,通过招聘文化协理员、服务外包、劳务派遣等方式解决人力不足。密切与各类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合作,强化文化志愿者和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群策群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推进两级中心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民政局 胡章迎

此次异地培训活动,既有专家授课的理论指引,又有实地观摩的直观感受,真正感到学有所获,不虚此行。下面谈一谈几点心得体会。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蕴含着一切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打造服务品牌,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应。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当以品牌建设为导向。课上老师还在品牌命名、整合传播、广告媒体以及如何应对品牌老化、品牌更新、品牌评估等问题上给予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指导,使得参训人员进一步认清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形势,理清了服务品牌创建的工作思路,丰富了打造服务品牌的有效途径。品牌化,是包河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径。

两级中心建设,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搭建。培训期间,还安排了具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并就各类场馆运营模式、服务管理、拓展创新等成功经验进行了现场分享与交流。时下,包河正积极推进“两级中心”建设,在区委《关于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中,就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给出了明确了意见,就“两级中心”内文化场所的运营管理、财力保障、服务创新等做了进一步的要求。这是区委、区政府对标先发地区,开创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的一项“头雁工程”,势必会给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平台。

以学促知 学以致用 构建社区文化共同体

滨湖世纪社区 方河兵

此次培训,让我们既能聆听到一线专家学者的辅导授课,又能切身感受到先发地区的生动实践,让人受益匪浅。

以学促知,我感受到了以下三点。

鲜明的主题意识,针对性极强的培训,高度聚焦包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形势和当前任务,完全切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求。强烈的专业素养,专家教授们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讲解,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要想让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要具有专业意识,努力做到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浓厚的创新精神,深圳在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上均破除了传统思维藩篱和工作惯性,为群众提供各类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这启发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到实处、惠及群众、滋养人心、凝聚力量。

学以致用,我将努力做到三个转变。

转变工作思路,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多样。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把握时代脉搏,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转变单一化工作思维,通过有效整合辖区内企业、学校、单位等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多样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转变工作方式,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有力。今后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推进社区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文化服务市场化外包、邻里文化活动项目化创投等工作机制,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转变服务模式,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温暖。服务是社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只有转变服务模式,改革服务供给,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引领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要努力推动服务的专业化,着力推进载体多样化,持续深化“邻里百家宴”、“居民春晚”等社区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做优老年大学、世纪尚书房、文体俱乐部等社区精品文化项目,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区文化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