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创新逐梦·创业燃情·创造未来

编辑日期:2018/9/14 11:32:49   作者:新闻中心   

329645696042017827.jpg

图/光谷金融港

402274883408308698.jpg

图/金融后台基地

593325179723213905.jpg

图/甲骨文项目展示区

609377948777026944.jpg

图/翼飞特创业者调试无人机

618526540254803682.png

图/锅庐城市会客厅

755248272746910787.jpg

图/创客大赛竞技现场

核心阅读: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下,我区围绕打造“双创”升级版,充分撬动市场和社会力量,高效配置、高效集成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开足马力“弯道超车”,一大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成长型”企业纷纷涌现、百舸争流。在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我区以安徽省最高排名跃居全国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第11位,全国竞技场上,包河“双创”动力澎湃。

优势集聚

构建“双创”腾飞生态圈

“基于链接,摄影师拍摄上传云端,修图师后台即刻修片,原图、精修、获取‘三步走’最快只要5分钟。”眼下,安徽创拍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孟轲率团队正集中精力研发实时影像领域的快速影像系统。他们所打造的锐谱云摄影,是我省首个智能影像共享平台,可以极大提升照片传播分享速度及广度,为客户带来更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创业才半年多,团队签约摄影师已遍布全国。

自建云接入微软云,是创拍科技提升口碑的基石。这背后,源自微软布局安徽的首个项目—合肥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基地强力支撑。“作为第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我们敞开怀抱吸纳优质项目,为科技创新企业‘量身定制’全产业链创业服务,最大限度为创业团队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该孵化基地运营总监刘永浩介绍。聚焦智能制造、“车联网”、移动互联网生活服务等特色产业板块,合肥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基地依托顺融资本设立的孵化加速器,为企业提供微软Azure云服务器资源,全面升级提升了公共孵化服务、专业领域孵化服务、创业导师、投资融资对接、项目入驻评审等孵化内容。仅一年,充满活力的孵化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基地内日新月异。首期入驻的云艺化VR项目,更是用近2000万元的年度业绩提交了一份令人惊喜的“孵化成绩单”。

有了孵化基地的良性“生态圈”,微软、软通动力、甲骨文等优质科创企业和创客机构纷至沓来、竞相入驻。同时我区借梯登高,充分调动利用各类科研资源,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新机制,集聚优势产业、优质项目,打造双创大“生态圈”。合工大智能研究院、合肥能源研究院抢滩登陆,淝河科创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深入推进……我区创新创业基地蓬勃发展。

据悉,总投资约20亿元的智汇工园即将正式交付使用。届时,全区科技型、创新型、生态型企业将再添新“家”。“我们也在积极向园区推荐孵化成功的项目团队,希望创新的资源在包河这片沃土充分流动。”刘永浩说。

深挖载体

“双创”引擎全速发动

近年来,我区因地制宜整合老旧厂房资源、盘活闲置楼宇资源、拓展特色街区资源,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双创”基地建设“火力全开”。

坐落在宣城路105号,占地约2000平米的“锅庐SPACE”,是老城脚下的一处新风景。它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锅炉房,经设计师的改造后,一分为三,成为一处集民宿、城市会客厅、工作室为一体的创业空间。

通过盘活旧厂房、旧楼宇、旧街巷等“三旧”资源,我区蝶变产生了“锅庐”、“金水坊产业园”等一批文化创意基地,独特的美学设计,丰富着城市的内涵,也引领着产业的发展。

安徽无界设计联盟的胡迪等三位设计师带着个人工作室近50人先行入驻“锅庐”。当初为了寻找办公和培训场地,他们租下了老锅炉这块地,从“老”到“新”,设计师们多次追加预算,足迹踏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才最终呈现了现在充满艺术气息的“锅庐”。“联盟的设计师们在锅庐平台下可以分别战斗,更能够一起承接大项目,作出品牌。”入驻“锅庐”后,仅其中一家设计公司的业绩,就从一年200万升至半年500万。未来,无界设计联盟将以“锅庐”为策源地,通过“无界学堂”搭建起安徽设计界的平台,筑巢引凤、抱团取暖,让皖籍设计师真正走出去。

形式载体拓展之外,众创空间的内涵载体也不断延伸,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常青创客梦空间不断创新运营服务模式。常青街道与安徽银汉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运营协议,与安徽投资俱乐部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让空间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引导+专业团队运营+社会资本注入”模式的创业之路。

就在前几天举办的2018星创师智能创业大赛上,常青创客梦空间选送的4个项目斩获了星创师、创造师、梦想师等多个奖项。“这其中有1个项目是梦空间独立孵化的,和去年首次参赛时只有1个项目获奖的结果相比,可谓进步很大、收获满满。”常青创客梦空间运营商、安徽银汉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存露介绍。

通过多年发展,常青创客梦空间已经入驻和孵化多个优秀项目,和多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9月15日,“常青梦空间”第四届安徽创客大赛初赛开赛,又一批创客和小微企业将在此圆梦。在包河这块热土上,罍街AS1980、创客云谷等60多个“双创”基地承载梦想扬帆远航,创新创业成果次第开花。

全链条服务

助力“双创”梦“起航”

创新创业因子是幼小的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我区从政策、资金、培育等多维度发力,为“双创”提供全链条服务,助力“双创”梦“起航”。

1992年出生的肖尚读,从安徽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后,选择了在他喜欢的植保无人机技术领域创业,于2015年成立了翼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但创业过程中场地、资金不足等问题困扰着肖尚读。2016年,经朋友推荐,肖尚读将他的公司搬到了我区的百帮创业园。“水电费减半收取,免交物业费,房租每平米只要5块钱,而市场价则需要每平米20元左右。”肖尚读介绍,在百帮创业园,光房租一项,每年就可节省费用77000多元,还能申请创业贷款。

“初创公司本来的成本和资金就不多,这样的优惠政策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如今,翼飞特已经成长为了一家专业的无人机配件供应商,公司厂房从原来的一间办公室扩大到430平方米,年产值也从创业初期的10多万提升到了今年的1000多万。90后创业者肖尚读,用他的农业植保无人机实现了梦想的“起航”。

像翼飞特这样的创业公司在百帮创业园不止一家,该园先后吸纳各类创业人员126人,带动就业3229人,成功孵化出宏峰仪表、皖液液压、科幂科技等产值千万乃至上亿的高新技术企业。

除了搭建像百帮创业园这样的帮扶平台,我区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流程,实施“多证合一”等。推进“网路”变“主路”,产业政策在注册端、纳税端、缴费端、众创平台端精准推送,让“群众进一次门,服务全部到位”。伴随全市首个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全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15—2017年,全区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7342户,其中小微企业28668户。

创新创业有“面子”更有“里子”。为破解资金瓶颈,我区接连抛出多个政策“大礼包”,打造金融服务平台,设立区属产业引导基金,下设若干子基金,用不断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和宽裕的创新创业资金链,给创业者吃下一颗“定心丸”。截至今年7月,全区共有内资企业60625户,外资企业373户,个体工商户53594户,共计发放创业贷款1290笔,累计发放金额3.25亿元,带动就业7951人。

未来,我区将把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一个共创、共建、共享、集成、融合的双创平台,不断促进双创工作的提档升级。

文图/王嫣然 叶玉庭 徐汐颜 包育晓

周新润 史先扬 谢文君 李文琦

版面设计/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