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生活

“文化+”按下“快进键” 时代风口拥抱高质量发展

编辑日期:2018/6/15 9:40:06   作者:新闻中心   

传统文化转型升级,创意文化爆发成长,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让我区文化产业的“速度与激情”,锐不可挡。

“以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定不移打造‘品质首善、宜居宜业’环境,坚定不移实施‘科技+金融+文化’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五大平台建设,奋力夺取‘安徽中心、品质包河’建设的新胜利。”区委负责人的一番话,道出了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

当前,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抢抓时代机遇,我区优化文化资源布局,加快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创意休闲四大板块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一批新的经济文化增长点和增长极。

“作为全省唯一的创意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落户以来,我们在‘两基地、一核心’三大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区文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基地即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一核心即滨湖卓越城。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区创意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完成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24.1%;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同比增长25.4%。

目前,基地拥有主营收入百亿元以上文化企业2家,中国企业500强1家;主营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2家;拟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6家。

同时,新增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新增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等2家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获批第八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人获批安徽省第六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依托广电总局“三院”安徽分院,我区同步推进电磁兼容实验室、中国广电设备认证分中心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行业机构入驻,加速“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实验网”网络节目集成播控平台的商业化应用,并积极参与该项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

文化产业的“包河特色”源于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活跃的投融资环境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新时代,我们用匠心致敬文化,提振信心。”2017年,安徽徽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在市场的镁光灯下启动新一轮转型,公司所辖徽博文物修复研究所荣获“第六届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资本驱动下,这个文化遗产展示的窗口里,3D打印与其他20多项技术专利一起,被广泛运用于文创产品、文物修复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研发。

文化产业一路领风前行,与大项目有力支撑密不可分。今年以来,聚焦千亿产值目标,围绕北京CCBN展会、深圳文博会、徽商大会等,我区组织专题招商推介,引进储备优质文创资源。截至目前,创意文化战新基地核心区登记注册企业50家,重点在谈项目25个,深度对接项目10个。

在推动“老城复兴”过程中,我区还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和写字楼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集聚服务要素,源源不断孵化培育众多创新型、生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和优质项目,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作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大项目之一,海豚文创园现进入招商阶段。”据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位于绿地中心C座写字楼,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预计年内引入企业超过30家,其中80%以上为文创型企业,可解决就业岗位逾千个。

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共生。“入驻包河以来,创新环境和氛围让公司上下感到愉悦。政府主动向企业告知各项优惠政策,遇到比较繁琐的手续,还会派专人上门服务,很是周到。”在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安徽英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汉中满意地表示。

当前,以创意为核心,以产业联动为手段,伴随区级“1+6”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区多方搭建创意人才栖居凤巢,推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方式升级换代,“文化制造”昂首迈向“文化创造”。

(王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