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动态

包公街道出台管理规范,三方考评为“身边食堂”打分

社区食堂从“市民搭一口”到“邀你来打分”

编辑日期:2018/6/15 9:17:49   作者:新闻中心   

 “杨大爷,您上午党员活动结束啦!来看看今天的菜是否合您胃口。”在包公街道包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食堂,吴店长热络地招呼着前来吃饭的杨泽田老人。84岁的杨老是合肥高压开关总厂原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他主动找到社区,担当起了社区理论政策义务宣讲员,曾获得中宣部颁发的“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如今,他在社区又多了一个“社区食堂监督员”的身份。这是包公街道对社区食堂规范化管理的一次尝试。

“2017年,根据上级民政部门要求,城市社区养老助餐点食堂覆盖率要达到20%以上。包公街道克服场地等困难,在辖区建设了2个社区食堂、3个社区助餐点,城市社区养老助餐点食堂覆盖率达到50%,极大方便了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生活,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包公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赵惠介绍,为了进一步规范辖区社区食堂(助餐点)管理与服务,街道结合实际,借鉴一线城市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评分标》拟定《社区食堂(助餐点)建设规范》等,从设施设备、食品卫生与安全标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服务要求等8个方面,规范了软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并开展考核评估工作。

据悉,考核评估工作由企业自评、社区考评和居民评议三部分组成,其中社区考评由街道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民政部门等负责,居民评议则由经常在社区食堂吃饭的退休老党员、居民组成,确保能够真正对食堂(助餐点)饭菜的质量、份量、服务态度等进行考核。目前,第一次考评工作正在进展中,像这样的三方考评计划每年不少于2次。

在包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门口白板上公示着当天午餐的菜品,同时公布了部分便民采购服务项目。11点刚过,社区的老人们就陆陆续续赶来。“老伴儿身体不好一直在住院,我一个人在家做饭很麻烦,去年开业的社区食堂解决了我的大问题。一顿午饭6.5元,口味按着我们老人的习惯做,食堂还卖水饺、馄饨,也是少油、少盐,买点回去自己煮,晚饭也就解决了。”杨老说,如今自己做了社区食堂监督员,一定会做好工作,提好意见,“让咱们的食堂变得更好!”

(包育晓 许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