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动态

38年的时光流转 大钟楼唤新“声”

编辑日期:2018/5/25 10:10:51   作者:新闻中心   

“当!当!当……”从上午7点到晚上9点,每到整点,大钟楼的钟声都会响起,成为许多老合肥人的城市记忆。这块城市“手表”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跳动着合肥的城市历史“脉搏”。

从1975年动工建造,到1980年12月投入使用,高82.55米的大钟楼,成为当时合肥城区的最高建筑,后来合肥地方粮票等一些票证上也有它的身影。时至今日,大钟楼依然是合肥的地标性建筑。

“大钟楼所在地,以前叫南岗,是个黄土岗,类似于北京的‘菜市口’。”今年74岁的方志兰在大钟楼建造期间,是合肥市电信局营业科的团委书记,对40多年前的事仍然记忆犹新。她回忆说,大钟楼所在地位于老合肥环城外,当时,大钟楼就是在这样的荒郊野外建起来的。

“大钟楼工程,当年代号4201工程,是省重点工程。”方老说,“大钟楼”是合肥人的通俗说法,它的全名叫作“合肥长话通信枢纽工程”。建设期间,方志兰白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晚上下班还要继续带领科室的团员们去大钟楼的建筑工地挖土方。当时,她的爱人去淮北支援当地建设,只留下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最小的才一岁多,为了不耽误建设大钟楼,她就把孩子也带到工地上。大钟楼建好后,方志兰在大钟楼的6楼工作了十多年。后来又搬到大钟楼旁的邮电东村小区居住,这一住就是30年。和许多老合肥人一样,每天抬头看塔钟已然成了她的生活习惯。

“一开始,塔钟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期间整点报时。早上6点会播放《东方红》音乐,中午12点会说‘中午好’,到了晚上10点会说‘大家晚安’。”方老介绍,后来塔钟才改为早上7点到晚上9点直接报时。

“大钟楼启用后,单位成立了钟站,7、8个人轮流对大钟进行维护保养。”在手表还不是很普及的当年,大钟楼成为市民知晓时间的重要途径。从机械钟到石英钟,随着大钟楼年龄的增长,塔钟也开始走走停停。

从去年10月11日开始,大钟楼塔钟时间定格在8时38分,这一情况持续了3个月。这3个月内,方志兰在家里每天都要抬头看看塔钟有没有修好。当今年1月17日早上7点塔钟再次敲响晨钟,响起《东方红》时,方老无比激动。

塔钟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是合肥城市“脉搏”的一次跳动。大钟楼既是合肥城市形象的表达符号和名片,更成为像方志兰一样的老合肥人对于一个城市的精神寄托。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5月14日,合肥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合肥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大钟楼等16处上榜的历史建(构)筑物将被挂牌保护。

(叶玉庭 邓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