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包河在行动

从“农区”到“景区” “特色小镇”领跑致富路

编辑日期:2018/4/27 10:53:23   作者:新闻中心   

“我们这有最原汁原味的农家土菜,您想吃啥随便点!” 一场马拉松结束,大圩镇百果园农家乐又迎来一批新食客,店主龚平热情地招呼着。

近年来,大圩镇在农村党建“聚合”工程的引领下,依托中国葡萄特色小镇、安徽省首个“体育特色小镇”、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实现了从“农区”到“景区”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智慧农业+体育、文化和旅游的特色致富之路。

小葡萄大产业

初夏的大圩,绿树环绕,芳草萋萋。葡萄架下,大圩镇慈云村五组村民黄忠心正在给葡萄抹芽。“以前种田只够保生活,现在我家有12亩葡萄,亩产大概3000斤,一年能有20来万的收入。”黄忠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15年前,一场“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拉开了大圩镇从“农区”向“景区”转型的大幕。去年7月,大圩镇又被授予“中国葡萄特色小镇”称号,让其成为了全省知名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

近年来,大圩镇坚持走“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采用大树稀植栽培模式、智能化管理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推行葡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累计总产量超过3000万斤,产值3亿多元,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产品”、“国家绿色食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如今,“安徽葡萄看合肥,合肥葡萄看大圩”已成为葡萄产业界的共识。

“圩马”跑出一条振兴路

“跑过几场马拉松,大圩的赛道是最美的,在良田绿水间跑步,是一场‘洗肺之旅’。”4月15日,2018年合肥国际半程马拉松在大圩镇鸣枪开跑,来自北京的马拉松跑友王冬冬说。

在乡村旅游同质化的今天,大圩镇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早在2015年,大圩镇就瞄准上了蓬勃兴起的体育产业“蓝海”,在全省率先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创新举办“中国合肥(大圩)马拉松文化节”,进行了二次创业。

几年来,大圩镇共举行了大大小小马拉松赛事和特色活动近30场次。2017年,“圩马”更是荣升中国田径协会银牌赛事。依托马拉松平台,大圩“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也在加快布局和发展。

“以前葡萄旺季游客才多,现在马拉松让大圩走向了全国,全年游客都络绎不绝了!”大圩镇农家乐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吴大珍说。依托马拉松文化节、葡萄文化旅游节,大圩把农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据统计,大圩年均接待游客已达100万人次,2016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在全省居于前列。

党建“聚合”  引领“三产融合”

“我想扩大我家农家乐的规模,怎么进行小额贷款啊?” “您请坐,我马上跟您介绍!”近日,大圩镇“志港园”农家乐经营户吴建菊,来到镇上的党群365服务平台,咨询贷款事宜,工作人员及时给予了答复。

大圩镇党群365服务平台,是该镇实行农村党建“聚合”工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为农民综合提供农技服务、产品营销、信贷扶持、社会组织孵化等“一站式”服务,架起了产业发展服务的“连心桥”。

“农民都想致富,但是很多不得要领,于是我们建立了农村党建‘聚合’工程,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和致富项目中,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三产融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大圩镇党委书记钱炳介绍。

2016年,大圩镇实施农村党建“聚合”工程。如今,依托4万亩都市农业公园,大圩镇构建起以“都市农业产业联盟党总支—产业协会党支部—产业联合体党小组”为基本架构的三层党组织网络。在此架构下,大圩物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圩品汇”电商平台不断完善,葡萄、草莓等7大产业协会频频开展技能培训,鲜来鲜得葡萄园、安徽朗坤物联网基地、大圩美食村、燕域田园等4个党建示范点建设卓有成效,大圩走上了一条生态观光农业的“三产融合”之路。 (刘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