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动态

裴惠丽:责任与爱,为公益奔波在路上

编辑日期:2018/4/13 9:33:39   作者:新闻中心   

开栏的话: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包河,一组组好人群像刻画出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孕育着126万包河人的精神绿洲。好榜样人人学,正能量无限量,本刊今起推出“榜样”专栏,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包河篇章,进一步夯实道德基础汇聚磅礴力量。

 

60岁,你在做什么?

旅游、聚会、种花、练瑜伽……这原本是裴惠丽设想中的退休生活。

如今,59岁的她却没有过上想象中的“惬意生活”,而是与志愿服务结缘,成为活跃在社区、高铁南站的骨干志愿者。

963天!进驻南站志愿服务“不停歇”

“同学你好,这会儿旅客到达量比较大,你快去换乘大厅看看是否需要帮忙”“今天来了多少名大学生志愿者?赶紧抽调几个人去客运中心支援下”……清明小长假前夕,合肥高铁南站迎来客流高峰,作为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的裴惠丽早早地来到负一楼问讯处统筹安排志愿服务工作,这是她在南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第963天。

日前,合肥高铁南站“爱在南站”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裴惠丽带领的志愿服务团队正是其中的中坚力量。2015年8月15日,一直在社区开展睦邻公益服务的裴惠丽带着十几名志愿者来到南站,成为进驻南站的首批社区志愿团体。如今,在她的组织带动下,这支团队已壮大到50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

“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日常咨询、引导帮扶这些基本服务,还会根据不同的旅客需求,为他们提供‘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裴惠丽说,她手机里有几位特殊的联系人,他们是盲人,每次来南站坐车前都会主动给她打电话,裴惠丽会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带上轮椅将他们接送至火车上。

引领草根团队变身社会服务“正规军”

站姿标准、手势规范、语言亲和,笑脸相迎八方宾客,走进南站的旅客一定会被现场“红马甲”的精气神所感染。

为了将志愿服务工作引向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早在去年7月,在南站综管办的指导下,裴惠丽和其他理事会成员们就制定了一本《志愿者手册》,从仪表着装到基本站姿礼仪,从岗位安排到培训考勤,从交接班到应急处置,事无巨细,无一不做了详细规定。“高铁南站是合肥市的窗口和名片,我们决不能拖后腿。”裴惠丽说。建章立制、人员定岗定责、项目制度化开展,三年前进驻南站的草根志愿团队正慢慢演变为“正规军”。

作为这个志愿服务大家庭的引路人,裴惠丽十分注重团队的文化和思想建设,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还成立了包括手语、语言沙龙、手鼓、葫芦丝、大合唱、舞蹈等文艺兴趣班,让志愿者们在开展服务之余还能“充电”娱乐,提升自我。“大家在这里不仅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还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来了以后都不想离开了。”裴惠丽笑着说。

带病坚守公益成为她热爱的“事业”

退休后,裴惠丽将志愿服务当成了一项热爱的事业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她还在望湖社区成立了一支向日葵睦邻公益服务社,常年开展敬老便民等服务,活跃在社区文艺舞台和居民身边。

2015年8月,裴惠丽在组织社区徒步行活动时不慎将左脚扭伤,适逢社区志愿团队刚刚进驻高铁南站,作为负责人的裴惠丽一天也不敢耽搁,拖着打着石膏的脚积极协调联系,开展引导帮扶。由于一直没有时间配合治疗,直到现在脚伤仍然没有痊愈,天气寒冷时,裴惠丽总是一瘸一拐地奔波在公益的路上。

年近六旬,裴惠丽不是没有想过退出,但随着公益品牌越来越响,团队日益壮大,她觉得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看到身边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总是放心不下,只能不断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杜静 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