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文化新中心 旅游新天地

万年埠街道文化建设座谈会专家发言选登

编辑日期:2018/4/8 9:26:18   作者:新闻中心   

文化,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一座有着厚重文化的城市,不仅是这座城市精神成长的象征,也能够对外来者产生强大的精神感召和吸引力。

“风送白帆下巢湖哎,烟波十里迎渔家哎,撒圆一盘金丝网哟,捞出巢湖满天霞……”数十年前的某一天行走在万年埠附近,兴许你有幸能听到嘹亮的渔歌唱出收获的喜悦。2006年滨湖新区启动建设,滩涂换高楼,渔村也变新城。2017年万年埠街道正式成立,作为合肥最年轻的街道,地处滨湖新区核心区的重要板块,得天独厚的经济、历史、生态资源赋予了它“文化新中心 旅游新天地”的战略地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成为社区治理的新样板、如何打出响亮的文化名片成为了横亘在街道面前的头等课题。3月29日下午,万年埠街道特邀来自文化媒体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文为题,共同探讨万年埠街道文化建设。本版特摘录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9.jpg

用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合肥市文联党组书记  朱  煜

今天的文化建设座谈会,根本的目的和宗旨还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坚持因湖作为,定位安徽浦东,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品位。首先在形态和业态,我们和浦东确实有很多可比之处。同时也在全省全市承担了责任,代表着全省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资源最富集的地方,要明确目标,提高定位,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要坚持因埠作为,传承历史文化,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万年埠文化内涵。“千年码头万年埠”是街道最大的资源。“千年”代表着历史和一种社会形态。过去码头是人流汇集、商业云集,是一个地方对外交流开放的窗口和平台,“闯码头”更代表着包容、开放、创新。“万年”则是美好的愿望和寓意,希望能够长长久久、世代兴旺。对外,可以作为宣传、招商推荐的品牌;对内,可以作为街道的精神特质。

三要坚持因文作为,推动文旅商的融合,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要把资源禀赋的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的成果,把丰富的历史文化、一流的公共文化场馆、旅游项目等特质的因素进行融合协调,发挥优势,以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jpg

文化成为社区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王长安

社区的工作已经和过去时代有着很大的区别,文化成为了一个社区长足发展、走向辉煌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有三点思路提出。

一、打造几个品牌。依托优秀的文化设施打造品牌,作为日常文化的载体,例如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穿插活态的演出形式,可以和专业文化团体对接,可以培养自己的队伍。

二、承接几个项目。既要打造也要承接,要有明确的依托,找准定位,让项目具有可辨识度,可以利用湖泊文化来做巢湖民歌节,或者中华渔歌大会,把文化项目和地域结合起来。

三、形成一种团块。也就是文化的普及。街道文化建设是面对居民的,除了对外的承接和宣传,树立街道文化形象以外,更要服务社区和当地居民。组织各色文化队伍,让各个社区既各有特色,同时又能全面的覆盖,呈现丰富多样的文化品类,满足老百姓不同的需求,使得每个社区都动起来,营构成一个区域的文化精神。

 

8.jpg

万年埠的文化品牌建构

安徽日报合肥记者站站长  许根宏

我的主题是关于万年埠的文化品牌的建构问题。其内核我认为是千年码头文化的蝶变,具体分三个层面。

第一,万年埠文化品牌的定位文化。立足“文化新中心,旅游新天地”,街道已经做了很多文章,定位很好。

第二,万年埠文化内核的建构。目前我们的传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碎片化。问题在哪?我认为是文化传播者或者文化主体,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对文化内核的提炼存在的程度不同。结合万年埠来说,我认为有两个基本衡量标准,一是地域性,二是时代性,地域性展示时代和特色,时代性展示共性。这里面可以再分五个维度:一是万年埠历史文化的厚重,特色符号是码头经济文化的象征;二是生态文化的逾越问题,滨湖岸线符合国家生态文明理念;三是商业文化的反暖,商业文化的繁荣象征现代经济的发展;四是主题文化的引领,重点文化对万年埠文化的支撑作用;五是社区文化的共享,实际上是文化惠民的问题。

第三,传播的问题。狭义的讲,在融媒体时代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建构,解决不同程度的碎片化问题,进行主题整合;二是选题。

最后提出三点建议。要做好结合文章,谈文化工作必须时刻结合时代性,文化建设符合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要做好整合文章,对万年埠的所有的文化符号整合内化。要在传播上要充分的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各种传播载体和手段。

1.jpg

万年埠文化建设的“三个方面”和“三个关系”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吴宗友

 

万年埠街道文化建设应该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以场馆文化为载体的拟相和展演的文化,在内涵上加强创新,利用发挥好辖区内诸多高质量文化场馆的作用,促进地方文化发展。二是以社区为载体的新市民文化,新市民文化的建设本质上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要创塑品牌,深入融合居民生活与行为的文明、能力与行为的引导等内容,在社会空间、表象空间和网络空间这三个空间领域,让新市民文化得以厚植。三是以高端金融和商务为载体的新徽商文化,万年埠聚集了三十多家高端商业,已经足以形成代表安徽新徽商形象和价值内核的基础性资源,街道要做好积极引导,办好新徽商大会,联手新徽商领军人物,提炼好、宣传好、引领好,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

万年埠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文化建设四大主体的权责利关系,即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进一步明确各自关系,在试点层面和理论政策上进行梳理。二是文化建设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文化建设、文化生活怎样与生活能够有机的架接起来,这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实践的工作,其中大有文章可作。三是价值核心与雅俗共赏的关系,实际上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意识形态建设和日常文化生活之间的逻辑关系,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怎样把价值的引领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结合,实现真正的雅俗共赏,需要密切关注和妥善处理。

 

5.jpg

做好文化承接和嫁接的平台

合肥市文研所所长  洪  放

 

第一,万年埠街道的文化发展要从承接和嫁接两个方面来做。要做承接全国省市重大文化项目的平台,利用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硬件,与辖区企业进行嫁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产业文化、文化产业与街道文化、社区文化结合起来。

第二,是解决人才的问题。文化怎么来搞,最终体现在人的身上。街道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也要不断培育资深的文化人才,包括群众性活动的文化人才。可以通过省市的专家带动,培养有条件的、有天赋的、有意愿做文化工作的人。一个地方的文化打出品牌,是需要出现一些文化拔尖人才、有影响力的文化专家。街道就要有计划地培养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能够承担带领人、引路人的角色。

第三,文化建设要体现主体。万年埠经济基础和文化设施都比较好,所以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的确实是相当好,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怎么提炼,让人一下能记住这里,这个平台肯定不是其他地方能够占有的,甚至是我们万年埠独有的一个平台。这需要长期的摸索,大家共同进行策划、提炼,哪怕是两个字、三个字,就代表万年埠文化的发展方向、精髓、理念,形成标识性成果,之后再进行推广。

 

2.jpg

文化品牌的“请进来”与“打出去”

国家一级编剧  杨  刚

 

万年埠街道各方面的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非常好。如果能让合肥、全省乃至全国都知道有一个和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齐名的万年埠,街道文化品牌的意义就很大了。

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请进来”,把外面优秀的文艺活动引进街道。目前有一些文艺演出,例如群星奖、牡丹奖、包公杯等在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活动,以万年埠的名义多邀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活动,是塑造文化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要“打出去”,更多举办万年埠独有的文化活动,创出自己的品牌和声誉。选取一些适合万年埠群众文化发展的项目,包河特色的剪纸、门歌、落画都是很好的选择,发动更多人参与,形成一定的规模。成立群众的艺术团,可以选一些具有群众基础的文化项目,活跃群众生活,但如果从打响品牌的角度来讲,必须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4.jpg

万年埠的双重文化意义

国家一级编剧  何小剑

 

万年埠有一个千年的老码头,使得街道特色具有了双重意义:它不仅是合肥大建设滨湖新区现代化社区的示范点,同样更是与合肥历史,尤其是合肥老码头,有关的旅游体验区。附近的六大场馆已经具备了这种战略性的眼光,要促进文化场馆与当地的街道合作,打造一种品牌意识。

同时,万年埠要有标志性的对外宣传手段。不妨利用自身已经具备的资源,尤其是濒临巢湖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制作旅游宣传片的形式,比如微电影,通过网络平台对外进行推广。作为年轻的新区,也要让外来的游客在这里能感受体验到合肥的民俗,让新区成为传统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立足本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街道会不断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下去,让全国游客慕名而来,真正感受到庐州文化的魅力。

 

7.jpg

激发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安徽日报评论部编辑  刘  振

 

关于万年埠文化建设,我提炼过三个亮点,一是激发群众文化的内生力量,成为社区发展的发动机;二是打造邻里文化,成为社区文化的黏合剂;三是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推动社区文化进一步发展。今天,我想谈谈如何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参与文化建设。

一是要真正激发社会组织的力量。社区文化项目要跟社区居民的生活真正融合在一起,符合他们的需要,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做好、做全、做大,就必须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现在有非常多的社会组织,还处在孵化的阶段,但做的事情很现代,很新潮。如果真的能够把这些力量利用起来,跟我们社区文化打成一片将非常有意义。

二是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生长是有难度的,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组织找不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基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那么,如何对接社会组织、政府和老百姓的需求?不仅需要政府予以积极支持,社会组织也要找准定位。要实现社会组织的定位跟居民的需求相契合,就要在实践中一点一点去磨合,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给予合理激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并不是简单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而是在购买之外,能否给予社会组织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一种平等的对话和支持,包括完善社工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评价考核机制,让社会组织健康长久发展。

 

6.jpg

万年埠,安徽文化的“百老汇”

新安晚报编委、策划运营中心主任,

安徽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章玉政

第一个是文化传播的问题。让人提到万年埠就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在脑海里有一个抽象的概念。归根到底要突出中心,我们现在提的是“文化新中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首先,万年埠场馆资源确实非常丰富,十大场馆独拥六个,这就形成了合肥的乃至安徽的文化资源的汇集中心,一个文化的“百老汇”。

第二个文化建设要有抓手。对于街道实际存在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的问题,怎么样把这些资源在发挥个性的同时形成合力。例如,举办一个文化周的活动,设计各种各样的文化项目,除了发动参与其中的各个单位的自身文化建设以外,也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第三个要注重内涵的挖掘。街道文化建设满足市民需要的同时,还有文化要起到化人的作用。面对诸多外来居民,怎么样通过我们的社区文化建设、市民文化的建设,改变整个居民生活的面貌和精神的面貌,包括文化对社会公共治理、管理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等方面,都需要一种内涵的概括提升、提炼、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