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志愿服务在“爱与被爱”中前行

包河8.4万志愿者刷新城市精神高度

编辑日期:2018/3/9 8:42:06   作者:新闻中心   

“红周六”志愿者带社区老人畅游花海.jpg

“红周六”志愿者带社区老人畅游花海

13.jpg

我区志愿者现场宣读安徽志愿者誓词

IMG_7261.JPG

合肥高铁南站“五星志愿者”强林正在为一位外国友人指路

颁发证书.jpg

3月3日,活动现场为全区星级志愿者颁发证书

滨湖帮客志愿者.jpg

滨湖帮客志愿者

萌娃的爱心小摊2.jpg

现场爱心义卖

志愿者开展义务助迁活动.JPG

淝河镇巾帼志愿者义务助拆

 

今年3月5日是第55个学习雷锋纪念日,也是第19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新时代下,志愿服务无疑是“学雷锋”最好的抓手和载体。向善的力量促使着青年人前行,同时他们也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近年来,我区纵深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项目化、社会化,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的平台,涌现出滨湖帮客、张景兰、李香莲等一大批全国、省市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市级以上优秀志愿典型百余个,含国家级8个,省级27个),更成立全省首个区级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充分弘扬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精神。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达8.4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400多家。

 

日前,省、市文明办分别发布了关于表彰2017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优秀典型的通知。我区“爱在高铁”等3个志愿服务项目获省级表彰,志愿者李香莲和以及5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市级表彰。

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到蓝莲花志愿服务队创办人,十四年如一日,李香莲无私帮助和照顾十多名毫无血缘关系的独居老人、困难儿童和白血病儿童及残障人士,在“爱与被爱”的幸福中坚持着自己的公益道路。自2015年蓝莲花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开展社会公益活动300多场,提供800多小时的社会服务。

在包河8.5万注册志愿者中,除了诞生出李香莲、张景兰这样一批全国、省市志愿服务优秀个人,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市民,他们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去年12月1日,全国首部关于志愿服务专门性法规——《志愿者服务条例》正式实施。12月26日,全省首家区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在我区成立,进一步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形成志愿服务合力。

在成立大会上,区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一直以来,我区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包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下称“包志联”)的成立将成为我区志愿服务新的起点。

每15个包河人里有1个志愿者

“平时利用空闲时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没想到能被评为包河区四星志愿者,还可以带着家人免费游包公园,真是不错!”3月3日,包河区望湖街道居民张小莹领回了自己的四星志愿者认定证书和包公园通票如是感叹。当天上午,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四季行主题活动举行,现场还有252名志愿者被一同被评为星级志愿者。

只有管理制度化,才能实现服务常态化。作为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地区,我区出台了《包河区志愿者管理办法》,专门设立了“星级志愿者”“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一系列的激励机制。

打开张小莹的“志愿包河”APP,可见志愿服务时长已经超过1000小时。2016年3月,这款专为我区志愿服务打造的APP上线,在这里志愿者可以在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每次服务前扫一扫活动二维码进行登记,服务时长即自动更新。根据评定标准,志愿服务记录时长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1500小时可依次申请评定为“一星至五星”志愿者。

2017年3月,通过“志愿包河”平台发布的任务数还仅为2700余条,累计服务时长5.2万小时。一年后的今天,数字已经分别跃升至7350余条和12.4万小时,全区注册志愿者更超过8.4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15个包河人里就有一个志愿者。志愿服务精神已然在包河大地上蔚然成风。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志愿活动品牌百花齐放。当前,全区已经成立13大类、近400支志愿服务队伍,在环保、助残、助老、幼儿看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年,我们将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主题活动,做到志愿服务天天有内容、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度有品牌。”据活动现场发布,今年我区预计将有各类公益志愿活动2000余场,预计将惠及社会居民10万人次。仅“雷锋月”期间,就有200多家单位将陆续开展帮客文化节、千人公益走、圆梦微心愿、植树造林等各类志愿宣传服务200余场。

 

让志愿服务融贯于日常生活

82岁的陈佩玲是滨湖明珠社区“明珠护卫队”的发起人。从2009年搬入滨湖至今,已经做了8年的志愿者。“忙忙碌碌一辈子了,志愿服务让我退休生活不无聊,我还要争分夺秒,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社区服务之中。”陈奶奶如是说。

社区治安巡逻、文明创建、禁燃禁放……在社区,还活跃着诸多像陈奶奶一样的老年志愿者,成为了政策的宣讲员、文明创建的守护者。“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公益养老将成为未来社区养老的方向之一。”滨湖明珠社区负责人介绍,把志愿服务当成日常,老人找到了个人价值实现的方式,身心都得到舒展。

“出门要牵引狗绳、避让行人、电梯礼让、定期疫苗、不离不弃、承担责任……”滨湖世纪社区,一封《文明养狗公约》在养宠居民中传播开来。

如今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乱吠扰民、随地便溺等安全和卫生屡见不鲜,极易造成邻里矛盾。“倡议养宠人士文明自律,促进居民和睦相处。”正是萌宠俱乐部发起人之一振杰居委会主任王李平的初衷。去年2月,他和小区几位爱犬人士决定发起这个项目,通过文明劝导、制定养犬公约、户外宣传科普等方式,积极调解邻里矛盾,同时自发建立和完善犬只档案登记工作。“社区和物业难以开展的工作,我们志愿组织完全可以挺身而出。”王李平说,如今,越来越多的热心居民加入到萌宠俱乐部的大家庭中,登记在册的信息已达100多户。

萌宠俱乐部,只是滨湖帮客联盟下辖68支志愿服务团队其中之一。滨湖帮客成立5年来,已拥有核心志愿者近3000人,参与志愿者达14000多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场,以红、绿、蓝、金、橙五色团队为不同主题,活跃在社区邻里守望、治水护绿、文化体育、助老助残、健康守护等各个领域,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志愿服务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特定节点和活动中,更要融贯于日常生活。”在区文明办负责人姜小飞看来,志愿服务必须贴近居民生活,解决居民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根据群众日趋多样的生活需求,也要适应广大志愿者日益多样的服务意愿。“通过志愿服务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将是下一步工作拓展的领域。”

 

志愿服务如何走得更实更远?

今年年初,一场暴雪侵袭省城,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城管、交警以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皑皑白雪中的那一抹“红”。1月27日晚,一场铲雪除冰志愿接力的倡议在“包志联”微信群里默默蔓延开来。1月28日早上9点不到,一群“红马甲”就聚集在龙川路合肥南站入口段铲雪除冰。一个上午,200多个团队、上万名志愿者拿着铁锹和扫把走上包河街头,温暖了这个寒冬。

虽然彼时“包志联”组建仅月余,已经显示出了其强大的号召力。“工作有指导、服务有方向、宣传有渠道、交流有平台”,用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裴惠丽的话来说——“包志联”让全区志愿者有了“娘家”。

“做志愿服务多年,我能看到许多优秀的志愿者被吸引到这个团队中,最初都是凭借着一腔热情。但如果付出时间和精力之后得不到期望的肯定,热情也会被逐渐消磨。”为此,裴惠丽带领的高铁南站志愿服务队开始迈出了探索的步伐。走进南站,这群“红马甲”穿上了统一的服装,时刻保持挺拔的站姿、亲和的微笑和标准的引导手势……考核上岗、制定志愿者手册、定期技能培训让沟通更有效,志愿服务更专业化。

当前,包河志愿服务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志愿组织,如何让志愿者的热情挥洒有度?如何让优势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志愿力量持续涌动?都成为横亘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引入社会力量承接秘书处工作,第一步就是对全区资源进行深入摸底,整合资源,打通平台,积极联合民政、团委等部门,理顺体制机制,实现供需高效对接。此外,也还将进一步深化评价和激励机制,利用好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完善志愿者保险等安全保障措施。”姜小飞表示,制度化推进,让志愿服务成为常态;社会化动员,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专业化发展,让志愿服务更有质量;社区化服务,让志愿服务就在身边;信息化支撑,让志愿服务简而易行……这些都是包河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包河志愿者们对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据悉,在日前“包志联”的一次征集调查中,收到了近60种技能培训需求。“志愿服务领域细化,才能把服务做得更实。我们正计划按月分主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姜小飞介绍。

洪婉清 郝梦瑶/文

刘环环 李文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