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回 家 过 年

王 鹤

编辑日期:2018/3/2 8:52:58   作者:新闻中心   

我一直认为时间的脚步有快有慢,在春节的日子里体现的极为明显。等候的时光足以融化整个寒冬,墙上的挂历一页一页如此厚重,只等到年末最后一天下班的那一刻,尽管身体还在路上心儿早已飞向远方,体内沉睡的记忆再度鲜活,时间的指针不知不觉被拨快了。这种盼望新年的感觉不会随岁月消退,只会变得更加浓郁,大人小孩都盼望着新年,像久旱的大地等待甘霖,像深眠的青蛙梦着春雷。年的味道在盼望中滋生,在迥然不同的年俗里绽放。

我是地道的合肥人,妻子是亳州人,我便也随了半个亳州性子。合肥居皖之中,属于南北过渡区域,但合肥人过年自有一套。喝一碗腊八粥日子就得一天天数着过了。“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宰猪肉;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贴对子”是合肥年俗的生动写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豆腐在菜市超市就可以方便买到,但打年货的传统家家都不会少,只等到大年三十一家人团团圆圆,饭桌上腾腾的热气让人食指大动,闲话家常细问里短,伴随着春晚的欢声笑语一起守岁。勤快人家的年夜饭菜一定少不了鸡蛋卷、糯米圆子和蒸腊肠这老三样,当然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早早在饭店订下饭席,省去了不少功夫,但是只要人团圆,饭菜里亲情的味道是一样的,长辈给小辈们的压岁钱是增多的。

记得儿时最盼望的是大年初一,只等父亲放鞭炮开了门,吃完饺子便可以约上几个玩伴双手拎着大袋子,挨家挨户去拜年,小糖瓜子有之,面包糕点也有,来者不拒,总之印象里只管逢人便说新年好就有糖吃的好事只有过年有!如今时代变迁,电话拜年成了流行,微信里的拜年红包随处可见,只是少了点感觉。噼里啪啦的电子炮竹声里有了些许回味,望着难得见到的蔚蓝天空,嗅着清新的空气,繁华云烟似有若无,心头触动或深或浅。

大年初二我同妻子从合肥赶往亳州,回娘家。满载的后备箱迫不及待如同远飞的燕子赶往故巢,一路同光合尘,一路披荆斩棘。老丈人亲切的关怀与丈母娘一手好菜将路途的疲惫一扫而光,馒头就菜别有滋味。初三全家人一同回爷爷奶奶家拜年,未结婚的小孩是要给长辈磕头的,当年第一次见到磕头礼可是把我惊的不轻,现如今我只要躬身作揖拜年问好,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老人握住手掌颤抖的温度,轻声细语的叮嘱,一如这陌生而熟悉的乡土,撩动着妻子深入骨髓的血脉联系,这是每次回来又离去妻子眼泪的根,是牵动回家念头的源。

初四不出门,初五迎财神。枣山贡品摆上供桌,在大悲咒悠扬声中将香火点上,出门放炮竹后吃上满满一碗饺子元宵,做完一切之后仿佛财神爷正端坐贡台上享用贡品,家里这才将囤了几天的垃圾清理出门。假期的惫懒如此短暂,剩下的几天有前往庙寺烧香还愿的,有开门大吉做生意的,也有有如我这般踏上归途。

每次过年都会不经意地见证曾经年轻过的父母长辈沉默老去,年幼的孩童一步步成熟稳重,不变的成长,不变的年俗,温暖一颗颗不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