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请回答2017

编辑日期:2018/2/2 10:26:53   作者:新闻中心   

编者按:不知不觉,桌上日历又翻过了365天。站在2018年的开端,回望2017年,这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一年包河综合实力挺进全国城区48强,四个“全国百强区”位次全面进位;这一年金融峰会再临滨湖,包河金融产业全面攀升;这一年包河全面启动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切切实实的变化发生在包河大地。那么,对于生活、奋斗在这里的人们而言,2017年尝过了怎样的酸甜苦辣?又有着怎样的闪光回忆?请回答,2017。

 

张俊捡起十五里河常青段里程碑边的垃圾.jpg

张俊:河道的“守护神”

150天,525公里,这是常青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张俊在十五里河边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守护。

2013年开始,我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成为安徽最早试点“河长制”的地方。去年6月,常青街道河长办公室成立,负责十五里河常青段的管护工作,张俊开始了他的“走河”之路。

每天,张俊都要和他的同事李捷沿着十五里河常青段走个来回,仔细巡查水面和岸边有无漂浮物和垃圾,水质是否浑浊有无异味,雨水排污口有没有异常的水排出,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和上报。从十五里河和金寨路交叉口,自西往东到312国道,步巡一个来回总长3.5公里,耗时2小时。除去加班时间,张俊已经走过了150个来回,525公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守护着十五里河。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总结,张俊还自制了“巡河日志”。“2017年9月2日,有人在十五里河湾桥边焚烧垃圾。处置方式:立即对焚烧行为进行制止,并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2018年1月30日,金河桥处有少许漂浮物,走道存在少量垃圾。处置方式,联系保洁工作人员,立即清除上述垃圾。”翻开张俊的走河日志,每一页都详细记录了他的巡查次数、情况和处理结果。

作为一名基层护河人员,张俊也会遇到一些不被理解的情况。去年11月,有位大爷在十五里河金河桥南岸开荒种菜,张俊上前劝阻并解释,河流保护区内不允许开荒,但大爷并不予理睬。张俊找来社区负责人一起做了多次工作,大爷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停止开荒。  

“只要水质变好了,我们做的都值了。”张俊说。没有治理前,十五里河称得上是条臭水沟,水上漂浮着浓厚的泡沫,风一吹气味熏人,周围居民常年关着窗户。而现在,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十五里河常青段水清了,有鱼了,鸟也来了。“上次巡查还有位老奶奶建议能不能在岸边多造几个台阶,让她们能走到河边鹅卵石上健身走,我们已经向领导上报过这个建议了。”

“未来我希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河长制,参与到河流保护工作中,共同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谈及未来期望,张俊说。 (刘环环)

 

 

丁先凤.jpg

丁先凤:方法总比困难多

“丁大姐,关镇佳园有兄弟吵起来了,你赶紧来看看!”1月29日晚7点左右,丁先凤刚吃过晚饭就接到了居民的电话,她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赶到现场调解,及时化解了一场家庭纠纷。

作为淝河镇关镇村妇联主席,丁先凤同时也是村调委会主任,2005年曾被司法部评为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三十多年,只要群众有需要,她总是“全时段”待命。

2017年6月,淝河片区整体启动综合改造,全镇成立9支“巾帼助拆小分队”,以女性的坚韧和温情助力“柔性”征迁。在关镇村,丁先凤自然成了“领头雁”,充分发挥调解员的优势,把征迁矛盾化解在居民家里。早年计生工作经历,让丁先凤对全村情况了如指掌。村里工作人员都有了一个共识:遇到难题找丁大姐,一定能找到开锁的那把钥匙。

都说“巾帼不让须眉”,此次征迁中,丁先凤包联的新庄和罗涵两个村民组正是全村的“老大难”“硬骨头”。自称有着“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丁先凤攻克下了一个个“堡垒”。

郭某是罗涵村民组的村民,因为房屋征收补偿不符合现行政策规定,诉求未能得到解决,迟迟不愿交出自家钥匙。“别人去都说不通,只有我还能说上句话。”即便如此,最开始丁先凤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别说喝口茶了,第一次去门都不让进,难听话更是听了不少。”

方法总比困难多。在把政策法规讲深讲透的基础上,丁先凤一边“曲线救国”,找到了郭某的亲戚和子女多方引导教育,另一边也请来了镇里相关负责人反映实际情况,希望帮助郭某解决问题。酷热的三伏天里,丁先凤反复上门跑了7趟,“磨”了20多天。终于2017年7月13日郭某主动来到村委会交出了自家房屋的钥匙。自此,关镇村征迁工作基本完成,实现382户、12万平方米房屋征收,在全镇率先完成任务。

“什么人上什么菜”“小洞不捂,大洞一尺五”......一句句通俗的口诀,是丁先凤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点点总结出的经验。但在她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时刻把老百姓困难放在心上。“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用自己一颗真心去换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淝河片区综合改造深入,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诉求越来越多。“新的一年还是要围绕中心做好工作,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坚守岗位,充分发挥巾帼‘半边天’的作用。”对新淝河的未来,丁先凤充满期待。 (洪婉清 许雯雯)

 

志愿者.jpg

洪德泉:退而不休的党员“帮客”

在滨湖新区,有一帮“滨湖帮客”可谓家喻户晓。他们分为五种颜色五种团队,红色代表党员帮客,绿色代表环保帮客,蓝色代表技术帮客,金色代表少儿帮客,橙色代表社区工作者帮客。目前这群帮客已有68个团队,14000多名志愿者。2017年12月8日,作为全市首家社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滨湖世纪社区滨湖帮客联盟正式成立了。今年65岁的退休教师洪德泉便是这众多“帮客”中的一员。

2014年,洪德泉从黄麓师范附属学校退休,住进了滨湖世纪社区枫丹园。2015年在社区工作人员邀请下,他毫不犹豫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成了一名红色“帮客”,随即加入了清枫睦邻协商议事会这一社区志愿组织。无论是安全消防排查还是社区卫生巡逻,哪里有志愿服务活动,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在小区里大家都喜欢称呼他“洪老师”。

即使离开三尺讲台,人民教师初心犹在。对于辖区内的未成年人成长问题,洪老总是时时挂念着。只要一有空闲,他便主动给孩子们义务讲课。“和孩子们不能讲得太理论化,说多了容易适得其反。多说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带着孩子一起去玩,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得到成长。”谈起儿童思想教育,洪德泉自有一套心得。2017年的中秋节,洪德泉特地带着社区的孩子们去了一趟武警中队,与武警官兵们一起包饺子过节,在孩子们幼嫩的心田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讲课、备课、写稿……即使志愿活动占据了洪德泉大多时间和精力,但只要面对孩子他总是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辖区附近的寿春中学有一名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厌学情绪,闹着要退学。家里无法,便来到了社区服务中心,求助洪老。为了开导孩子,洪德泉多次上门耐心劝解,一来二去两人人竟成了忘年交。如今这名学生也已经重新投入了学习的怀抱。

“与其说志愿服务是一场奉献,对我来说更像是‘游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很开心,我想也许我会就这样一直‘玩’下去。”洪德泉说,2018年他还会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黄文文 叶玉庭)

 

倪勇.jpg

倪勇:“表情包”罚单的“始作俑者”

“你可能停了个假车位,但城管蜀黍可能会贴个真罚单”“春风十里不如你,论停车我只服你”……生动活泼的网络俏皮语言结合可爱的“恶搞兔”表情包,2017年的“表情包”罚单,让滨湖城管做了一回“网红”,人民日报、央广网等中央、省市媒体及各大门户网站争相报道,“表情包”罚单赢得广大网友点赞。

这“表情包”罚单的“始作俑者”,正是来自滨湖城管办的倪勇。他也因此成为2017合肥城管十大年度新闻人物。作为滨湖城管办综合科的一名城管队员,倪勇既要上路执法,又要负责办公室的内勤等工作。月前,接连两场大雪侵袭省城,为保道路畅通,倪勇更是连续工作了两三天没有好好休息。

谈及去年8月的“表情包”罚单,倪勇说,夏天违停现象会相对增多,树下、建筑物阴影处成了很多车主停车纳凉的首选之地。怎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此类情况发生呢?他突发奇想,决定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把日常微信聊天中所使用的表情包用起来,希望能起到更好的提示作用,没想到一下子火了起来。

“表情包”罚单的走红,并不是偶然。据倪勇介绍,在“表情包”罚单面世前,滨湖城管办就已经采取过用“违停提示单”代替正式罚单的方式,对短时违停车主进行提醒。

倪勇大学学的是卫生管理专业,2015年考入滨湖城管之前,他在一家医院从事行政工作。改行当城管,让周围的亲友很不理解,自己也有过顾虑,但是两年多来的城管工作,让他更加坚定,也逐渐让亲友们改变了对城管这份工作的看法。如今,倪勇以自己是一名城管队员为荣,他说,仅2016年一年,滨湖城管办就涌现出70多名“城管好人”。这种服务大众,不甘人后的氛围影响着每一位滨湖城管队员。

“表情包”罚单,只是滨湖城管办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方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滨湖城管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城市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在全国首推西瓜进社区、进工地活动,全国首次开展网吧集体谢绝高考生行动,全市率先编制《城管规范管理手册》,率先对城管中队、城管队员引入星级考评,全市率先与工地签订《禁放烟花爆竹承诺书》,率先建立城管商户共治制度,率先建立管理对象突出问题约谈制度,为高考考生家长开辟“陪考驿站”,为上万名考生家长提供歇脚场所……一个个创新做法,一次次暖心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黄文文 叶玉庭)

 

E9D08C6D618222BB4B4E10F044531591.jpg

王文婷:第一视角见证金融腾飞

办事不用跑太远,还能听讲座、健身、联谊,在合肥金融港工作的“金领”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家园”,享受着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创咖悦读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集中办公区、户外休闲花园……每一位走进“家园”的人,倍觉亲切和温馨。然而一年多前,这里才刚刚建成交付。

“那时,我们的运营团队只有几个人,服务对象更是屈指可数。”合肥金融港运营服务部副经理王文婷,参与并且见证了园区的发展。自2016年底正式运营以来,合肥金融港成功引进了浙商银行合肥分行、安徽省征信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财险、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等大中型金融服务企业签约入驻,并先后吸引了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中小企业近300家,7000多人在此聚集,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扩大。

“2017年7月,我们与滨湖功能区合作,创新实施‘融·智汇’金领家园工程,打造以党建和金融人才为核心的服务平台。”王文婷介绍,目前,“融·智汇”金领家园不仅可以为群团建设提供指导,也能为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空间,对于已经入驻的企业,还能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会保障、法律咨询等政务服务,搭建起对外沟通、交流和资源整合共享的桥梁。截至2017年底,“融·智汇”金领家园累计服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36家。

产业集聚正在产生裂变效应。当前,合肥金融港绿色空间载体、绿色政策通道、绿色运营环境三张“王牌”先声夺人。“我们用最短时间打造出了全市金融商务发展资源集聚、人才思想交流活跃、企业入驻向往的金融商务集聚区,用亲身实践证明了‘包河速度’和‘包河品质’。”谈及过去的一年,王文婷收获满满。

“新时代新使命。作为全市首座金融主题产业园区,新起点上,我们将坚定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主动策应金融领域重大战略部署,将有效对接实体经济需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她表示。

(王嫣然 何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