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 构筑精神文明新高地

包河区第三届道德模范候选人

编辑日期:2017/12/22 10:54:06   作者:新闻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区上下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全力打造“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在道德建设实践中,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大的先进人物,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与践行者,是真善美的代言人,他们扬小善而成大德,立起了一座座时代精神的标杆,凝聚起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三届包河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按照《关于开展第三届包河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要求,经过群众推荐上报、征求意见、反复审核、微信投票评选、评委会投票等规范程序,报区文明委审定后,提出包河区第三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现予公示。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汪根生.png

汪根生男,45岁,安徽大唐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为一次与盲人小女孩的偶遇,改变了人生目标,成为放弃百万年薪承诺奉献残疾人事业的“新徽商”。凭着自己的能力,是否能为农村没有最基本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弱势群体做点什么呢?思考后,“为家乡残疾人事业毕生奉献”,成为他的一句铿锵诺言,也是汪根生给自己谋定的终身奋斗目标。为了这句诺言,2006年,曾任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发展中心副总经理的汪根生放弃百万年薪,从上海返回合肥,将他在上海创立的大唐盲人按摩有限公司扎根家乡。目前公司在合肥解决了100多名周边残疾人就业,他们买房结婚生子,圆了很多正常人都很难圆的梦,员工幸福指数很高。

自2009年开始,大唐公司面向多所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大唐盲人按摩奖学金”,300余名残疾人学生获得奖励并完成学业。“假如以后公司做大了,开了一百多家连锁店,能解决家乡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就业,我觉得这比自己拥有十几个亿的财富更有价值!”,为了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承诺,他仍然在努力奋斗着。汪根生本人也获得2016年度合肥十大经济人物,中国MBA十大社会责任领袖。

张道贵.png

张道贵男,77岁,滨湖家园社区普通居民。21年前,弟弟不幸离世,弟媳改嫁,丢下一对年幼的子女无人照顾。张道贵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弟弟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我一人种了6亩8分1的地,只要别人不种,我就要过来,没办法,种少了不够吃,还要还债”,张道贵说,别人家是白天割稻子,而我是晚上。

二十多年来,为了怕孩子受委屈,张道贵终身未娶,直到两个孩子各自成家,完成了自己对弟弟的承诺,在当地传为佳话。说起伯伯张道贵,侄子、侄女满满的感动与感激,“他对我们的照顾与爱,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为了更好照顾伯伯,侄子选择与伯伯住同一栋楼,张道贵用自己的双手为侄子、侄女撑起了一片天,而侄子、侄女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伯伯的晚年生活。如今已77岁的他,依然没有闲着,成为了家园辖区的一名志愿者,每天步行6公里,义务接送患有眼疾的基层理论宣讲员鲁化,用他的凡人善举继续温暖着周围的人。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陈旭东.png

陈旭东男,27岁,城管队员。2016年9月5日,陈旭东与同事巡查时,发现一名满身尘土汗水、脸部有多处擦伤的男子,躺在绿化带旁一动不动,立即拨打120和110,同时联系其他城管队员赶赴现场。9月的太阳晒得人发闷,为了防止该名男子脱水,陈旭东和同事脱下上衣,用双手把衣服撑起来,光着膀子站在太阳下为该男子遮挡炎炎烈日,撑起了“生命之伞”。

2017年8月30日,陈旭东在滨湖新区环湖北路进行巡查时,突然发现环湖北路与包河大道交口一处工地突发火情,陈旭东顾不上多想,第一时间冲进火场。在施救过程中,陈旭东发现火点旁还有两个氧气罐,情况十分紧急。危险面前,他冲上前去抱起氧气罐,将其转移到空旷地带,及时化解了险情。“当时没想那么多,看到氧气罐脑子就嗡了一下,然后下意识地抱起来就往外跑”,陈旭东说“事后想想有些后怕”。加入城管队员仅一年多,陈旭东就因多次见义勇为受到各级表彰。2017年10月,陈旭东因事迹突出,在媒体组织的寻找“合肥最美家乡人”活动中被评为“最美家乡人”。

王德海.png

 

王德海男,51岁,望湖街道王大郢社区城管办工作人员。2016年7月,合肥连续降雨导致南淝河水位急剧上涨。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多名党员组成了党员先锋队,自愿来到南淝河大堤上抗洪抢险。汛期来临时,他作为王大郢社区党员先锋队的成员,坚守在南淝河大堤上岗位上,巡堤防护。

面对风雨,他不怕苦不怕累,7月6日晚,他和队友巡查时,发现有一名男子跳河轻生。他迅速冲到现场,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他看到南淝河里,一个人正在一沉一浮的飘着,只剩下头部露出水面,情况非常危急。面对12.4米深的高水位,他未作多想,赶紧翻越护栏,来不及脱下衣服和鞋子,直接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将年轻人救起。事后,大家纷纷对王德海当时救人的勇气表示敬佩,“大堤要救,人更要救!作为党员我们义不容辞得冲上去。”王德海这样说。

夏萌蕾.png

 

夏萌蕾男,23岁,合肥消防支队滨湖中队班长。2015年6月12日中午,合肥市消防支队滨湖中队的营房里,突然间警铃声大作。还在午休的夏萌蕾一跃而起,和往常一样快速登车出发。官兵们来到滨湖区徽贵苑29栋楼下,营救一名打算跳楼轻生的女子。该女子坐在29楼阳台护栏的死角处,任何人都无法快速靠近,周边也没有任何可以让人偷偷靠近的隐蔽物,近百米的高度更是让救生垫毫无用武之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该女子始终不愿意离开护栏。 “执行第三套预案吧,指导员!让我上!”夏萌蕾主动向指导员请战。看着眼前的夏萌蕾,身经百战的张小雨有点犹豫了。因为,他知道,一旦启动这套预案,执行救人任务的夏萌蕾,将面临着两条人命的抉择,肩负起生与死的担当。 夏萌蕾看出了指导员的犹豫和担心。身为“尖刀班”一班班长,他没有等待,而是再次请缨:“指导员!不要犹豫了!救人要紧,我先上了!”他佩戴好保险绳,翻出护栏,来到轻生女子的正上方位置,从30层高楼纵身跃下,来到女子身后,一把将她推向了阳台里面,成功救下了轻生女子。夏萌蕾用身体化作屏障,将生死抛之脑后,在百米高空纵身一跃,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彰显了消防官兵的勇敢和担当。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刘锦.png

 

刘 锦女,74岁,宁国新村社区居民。刘锦曾是一位普通营业员,也是一名志愿者。1992年她退休了,就在那年,儿子胡诗海不幸坠楼,胸部以下瘫痪,连轮椅都坐不了,只能终生与床为伴。

除瘫痪的胡诗海外,还有一个患有先天癫痫的小儿子胡振宇,两个儿子都离不开人,需要人照顾。而刘锦丈夫早年过世,照顾两儿子的重担落在了刘锦一个人的肩上。她只能一个人扛起两份看护工作。买菜、洗衣、做饭,给儿子按摩,翻身擦背等体力活并不轻松,一天下来老人累的腰酸背痛。25年过去了,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照顾儿子越来越吃力。“有时实在太累,吃饭时打瞌睡,饭碗摔碎不少,后来干脆买了一个不锈钢碗。”但她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埋怨过,那些日日夜夜的辛酸自己一个人承担。这一坚持,就是25年。

虽然生活艰辛,但她一直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年过七旬的刘锦还是社区里的热心人,经常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与志愿者一起参加义务劳动,宣传安全知识,在社会里继续发着光散着热。

彭本凤.png

 

彭本凤女,55岁,骆岗街道包河花园社区居民。1983年3月13日,28岁的丈夫刘运金在工地上帮人粉刷外墙时,不慎从6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下,医生诊断为脊椎第五节骨折引起高位截瘫。事故发生时,他们的小女儿才刚刚出世17天,儿子才刚刚一周岁。

丈夫是个要强的人,刚从医院回来的五六年,只能天天躺在床上,什么事儿都做不了,连吃饭都得妻子喂,加上横祸导致悲观,本来脾气就不好的丈夫,有时就忍不住发火。但彭本凤不离不弃,将丈夫起居饮食,日常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尽管离娘家只有十公里,但为了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34年来,彭本凤从未回娘家住过一夜,在家也是囫囵觉也未曾睡过一个。由于照顾周到,丈夫身上从未生过褥疮,身体也比当初好了不少。

为了让丈夫能得到锻炼,彭本凤找人用钢管焊了个简易的铁架子,丈夫可以靠这个铁架子锻炼身体,也可以靠着胳膊的力量往前挪动。 “只要他活着这个家就是完整的,即使再累也还有奔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有奇迹发生。

 

于中杰.png

余忠杰男,61岁,曙光社区居民。他两岁的时候,因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终身二级残疾,只能靠双腿屈膝弓背行走。3岁时父母离异,庆幸的是继母束维芳来到余忠杰身边,她温柔善良,深深地同情幼年的余忠杰,在他身上注入了无尽的爱。

余忠杰懂事后,不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十几岁时开始学习皮匠手艺,一干就是几十年,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补贴家用。2005年,继母束维芳因高血压导致脑中风,半身不遂,从此卧床不起。考虑到弟妹们都有工作和家庭,为减轻他们负担,余忠杰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皮匠生意,在家专职伺候瘫痪的继母。为了时时刻刻能伺候好继母,余忠杰干脆将继母的床搬到了自己房间,日夜形影不离,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继母,在他的细致照顾下,85岁高龄的瘫痪继母身体和精神奇迹般地好转,能在搀扶和拐杖帮助下下地行走,左邻右舍无不赞叹这是“孝心创造的奇迹”。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李怀富.png

 

李怀富男,50岁,合肥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合淮路岗集道班班长。自1998年来坚持无偿义务献血,献血和机采血小板累计约5万毫升,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银奖等荣誉称号。在合肥中心血站,提起李怀富,工作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血站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叫他“周末献血侠”。这是一个“用爱心为生命加油”的人。有人统计过,19年来,李怀富献全血6次计2200毫升,机采血小板100次达182个治疗量。家里有了“献血达人”,李怀富的弟弟李怀余、儿子、女儿也纷纷加入无偿义务献血队伍。

合肥高铁南站开通后,李怀富也一直利用休息时间致力南站的志愿服务工作。他积极参加各类大型公益活动,和敬老院五保老人一起过节、帮扶困难家庭、进社区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为他们送去爱心。同时,他还结对帮扶了两位外地五保户,8年间定期给他们送去慰问金、牛奶、米油等物。

多年来,在大小节假日,在合肥高铁南站、在公路工作岗位车辆遇险救援现场、在民间“三献”志愿服务中,总能看到李怀富的身影。李怀富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已经成为了合肥公路人的新“路标”。

刘运英.png

 

刘运英女,77岁,芜湖路街道东陈岗社区退休工人。她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大家口中亲切的“豆芽奶奶”。日前,“豆芽奶奶”刘运英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评选第181期一等奖。面对万元奖金,刘运英老人决定全部捐给安徽省儿童少年基金会,用于帮助贫困儿童。

一副花镜,几张报纸,是刘运英了解外界的窗口。报纸上刊登的贫困事迹、捐助信息,总是能牵动老人的神经。18年来,刘运英累计捐助了100多个困难学童。为了能多帮助孩子,退休后的刘运英开始尝试自制豆芽,把卖豆芽挣来的钱连同退休金一块儿捐助出去。她买来豆子,在自家狭小的空间里支起工具,夏天一身汗水,冬天满地冰。多年来,做豆芽卖豆芽,间或包些粽子卖,成为刘运英每天的生活。

刘运英一分一分的为失学儿童攒下了学费,她的付出也换来了一封一封令人感动的信,这更坚定了老人尽最大可能帮助孩子的决心。十几年来,刘运英一直在奉献,却很少主动和孩子们联系,她说不想让孩子们觉得亏欠了谁,只是希望孩子们能过得好。春节里,刘运英还和小区里的其他党员一起,给社区残疾孩子包饺子、做年夜饭。作为街道居委会离退休人员第四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她努力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陶克宝.png

 

 陶克宝男,46岁,和瑞出租车有限公司驾驶员。“服务人民、助人为乐”,是合肥的哥陶克宝关于雷锋精神最真切的认识。陪居民拉家常、解疑惑,招募志愿者,陶克宝是社区志愿服务广场上的“活雷锋”,也是远近出了名的爱管闲事。

作为江汽集团—合肥和瑞出租车有限公司的一名驾驶员,陶克宝秉承着“车开到哪,好事就做到哪”的信念。2013年6月,他发起成立了全市交通行业中首家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公益组织——合肥市滨湖爱心服务车队,并与“爱心车队”的几十位队员们常年坚持着爱心送考、捐资助学、参与文明创建、援助老弱病残。

生活里,陶克宝有个“外号”叫“陶傻子”,因为他总是不言付出不计后果地帮助别人。十多年来,“傻”人陶克宝做了不少“傻”事,并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合肥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拾金不昧标兵”“优秀驾驶员”、首届“包河好人”等多项荣誉。

“人们说,做一辈子好事很难,在我看来,只要你把做好事当成习惯,让你不做好事才很难,希望每个人都能做热心肠。”陶克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意义。

 

王家勇.png

王家勇男,32岁,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国际税务管理处主任科员。作为一名年轻的普通国税干部,虽不富裕,却常年行走在公益道路上,以“力所能及帮助别人、尽力而为服务社会”为座右铭,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奉献之歌。

5年来,王家勇利用工作之余策划、组织和参与了上百次志愿服务活动。他帮扶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贫困儿童等各类弱势群体上百人次,筹措各类物资和资金累计30余万元。本人及家庭也先后荣获“安徽省直机关第二届道德模范”“安徽省直机关最佳志愿者”“2016年度最美国税人”“安徽省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在不定期做好综合志愿服务的同时,王家勇还在团队内部开展了“社区便民服务活动”“关爱自闭症儿童”“爱心助学”和“关爱听障儿童”等四个定期志愿服务项目。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而王家勇所带领的“合肥义工之家”也从最初成立时的几个人发展成为上千人的公益团队,并多次被中国文明网、安徽文明网、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安晚报、合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

 

吴玉梅.png

吴玉梅女,54岁,合肥市徽州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有着37年执教经历的教师,吴玉梅认真对待本职工作,教学成绩出色。在学习上,她常年资助多位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帮助他们开启崭新的人生;在生活上,她尽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为许许多多遇到困难的孩子和家庭带去爱、温暖和希望;在工作中,她是同事们最贴心的好伙伴,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替大家排忧解难。

曾经,吴玉梅把患病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包揽了他所有的学杂费用,给他添置新衣,补充营养,逢年过节更是带上粮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去家里探望,给予他妈妈般的温暖。同时,坚持爱心捐助的她还资助着高三两名贫困学生……然而提起这些,吴玉梅只是淡然一笑,表示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吴玉梅是孩子们心里最亲的人,有什么烦恼都会悄悄告诉她,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和她分享,她也几十年如一日的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孩子成长又离开。她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用无私的爱呵护着这些幼苗。

张家贵.png

 

张家贵94岁,常青街道竹西社区居民。他是一位有着6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自小父母双亡,在叔叔的抚养下长大。因为工作认真负责,于1956年被推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休后,张家贵便经常参加村居党支部各项活动,80多岁时还主动担任义务巡逻员。

这些年,只要得知发生了灾害事件,老人都会拿出微薄的失地农民保险金前来参与。从2005年关爱白血病患儿开始,汶川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社会孩子患病等各类捐款现场都会出现老人的身影,而这些钱都是老人日常省吃俭用慢慢积攒下来的。张家贵说,在他看来,相比灾区群众的艰难生活,自己还享受着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作为党员,一定要捐。

对于捐款,张家贵从不犹豫,但生活中的他却异常节俭。老人身上穿的蓝色衬衫早已经褪色,白色背心边角也已脱线,但胸前的党徽却始终闪闪发亮。子女对父亲的一辈子就三个评价:办事情实在、没有私心、爱打抱不平。如今,张家贵已经把献爱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一家七口的生活很拮据,但对于自己的热心肠,子女们始终保持尊重和支持的态度。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刘洋.png

 

刘 洋男,28岁,现任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刑警大队科员。2011年7月于中国刑警学院毕业后不久,刘洋就参与了“2014.12.29故意伤害致死案”和“2015.10.15系列跨省盗窃保险柜案”的侦破工作。三年时间,他就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干练的刑侦工作侦查员。

打击犯罪,冲锋在前,刘洋用一腔热血努力践行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2016年3月16日下午,包河区繁华大道易和雪佛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S店)内发生一起持械斗殴事件,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极高。案发后,刘洋被抽调到专案组承担视频内勤工作。加入“3.16”专案组时,他未满一周的儿子正在生病,但他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奋战一线,每天在电脑前研判海量视频,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吃住全在单位,为破案提供了重要支撑。最终,涉案的68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被抓获归案。

但由于连续十几日视频追踪和忘我的加班,刘洋的身体过度透支。如今他的右眼眼角膜受损失明、左眼眼角膜轻度变形。在医院病床上,他依然牵挂着案件办理情况,希望早日回到专案组工作。

刘洋以实际行动谱写当代青年的忠诚与奉献,先后荣获全市禁毒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公务员、市局严格公正执法之星,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并多次获得个人嘉奖。

 

鲁化.png

鲁 化男,61岁,滨湖家园小区居民。1979年入党,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立下过三等功,退休后随女儿来到滨湖家园小区安家。

滨湖家园是全省第一个高层回迁安置小区,居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精神生活不够丰富。出于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鲁化于 2009年11月开始了他的义务宣讲生涯。由于患有青光眼,视力微弱,家里的收音机成为他收集线索的唯一来源。经过日积月累的宣讲,如今鲁化老人在自己的大脑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库”,他将新闻归类,分成医疗、教育、养老、城镇化、就业等八大体系,逐渐形成了“鲁化新闻故事汇”这个固定品牌。8年来,鲁化义务为居民宣讲近2000场,小区各个角落都留下了老人挺拔的身影和铿锵的宣讲声。鲁化表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就会一直坚持讲下去。

鲁化用小故事传递了大能量,搭起了居民自治的新平台,把党的声音传播到“最后一公里”。他先后被评为“合肥市百姓学习之星”、“合肥市优秀志愿者”、“合肥好人”。“鲁化故事汇”被评为“合肥市首批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鲁化义务宣讲的事迹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相继给予深度报道。

 

潘理俊.png

潘理俊男,出生于1963年7月,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党总支书记。

2016年6月30日以来,合肥连日普降大到暴雨,南淝河水位不断暴涨,大圩镇汛情紧急。危急关头,潘理俊第一个站出来,带领村民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巡大堤、扛沙包、堵管涌……他将3200米的南淝河大堤的每一处都当成是自己的责任,连续奋战26个日日夜夜,每天吃住几乎都在大堤上,全身心守护着家园和百姓的安全。糖尿病十分严重的他,没时间回家打胰岛素,便将针管揣在口袋里。

7月27日,潘理俊一个人深夜巡堤,终因过度劳累,倒在了他26个日日夜夜守护的南淝河大堤下,手里还紧紧握着夜班巡堤用的手电筒,再也没有醒过来。在生命最后一刻,潘理俊还提前一小时来到大堤值守点,与同事交接班。

大圩葡萄誉满省内外,在潘理俊的带领下,新民村成为了大圩葡萄的起源地,以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民村的葡萄种植能有今天,怎么能少得了潘书记的功劳!”如今,提起潘书记,村民们都表露出对潘书记深深的依恋和不舍。

富了乡亲,美了村子,因为奉献不止,潘理俊先后获得“合肥市创业带头人”、“包河区优秀共产党员”、“包河区优秀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

 汪飞.png

汪 飞男,30岁,合肥市淝河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作为小学高级教师的他,曾获合肥市“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包河区“教学新秀”等光荣称号,2013年至2016年连续四年参加包河区现场课比赛均获一等奖,课例《大江保卫战》获得全国一等奖。

汪飞为人性格活泼开朗,多才多艺,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是学校周边出了名的好老师。作为淝河小学一员,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挚爱的孩子们。

汪飞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地方戏庐剧,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手段,让更多孩子了解热爱传统艺术。坚持推动下,庐剧已经成为淝河小学的一张艺术名片。由他改编庐剧《讨学钱》获得包河区中小学生戏剧节特等奖,登上了苏霍姆林斯基中国交流会的大舞台。他还通过学习艺术的方式帮助学校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建立自信,让“流动娃”更好地融入集体。多年来,为全面了解学生,汪飞坚持徒步家访,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走进每一个孩子家庭,帮助特殊家庭的孩子解决困难。2012年的冬天,汪飞见班里的孩子穿着单薄,刚刚入职的他自掏腰包为4个孩子买了羽绒服,带他们去理发,还送去了蔬菜、水果等,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杨彬.png

杨 彬男,33岁,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护士长。他是医院里的最阳光的“护士先生”,也是唯一一位男护士长。

从小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杨彬,选择了从事老年护理,让阳光照到最需要的地方。多年来,照顾老人身体的同时,他还通过聊天、按摩、读报等方式化解老人的情感孤独。他认真思考和探索,参与了《患病空巢老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构建》、《城市社区老人医养结合—四元联动智慧模型》等课题研究。作为全省首家“医养结合”无陪护病区的护士长,杨彬秉承着南丁格尔精神,始终以“磁性管理,良心护理”为座右铭,以“减轻患者痛苦,维护老人尊严”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医养结合的征途上,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实现着他的自身价值。

本职工作以外,杨彬还热心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的身影遍布社区和合马等赛事。2015年在他的倡导下,安徽首个“男护联盟”成立,坚持为养老院送服务,并开通公益热线,主动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

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二套、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公共频道等多家媒体报导。2016年获得滨湖社区优秀党员志愿者。2017年被金翰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郑顺伦.png

郑顺伦男,57岁,芜湖路街道曙光社区党委书记。扎根社区,一干就是35年。2000年,郑顺伦接下了社区“领军”的重任,率先迈出了“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并找到了“旧村改造——招商平台——引资发展”的路子,改造了曙宏新村等7个“城中村”项目,共计征迁50多万平方米,其中恢复安置10万多平方米,社区年集体收益达2000万元以上,集体固定资产近3亿元。大建设攻坚时期,他日夜奔忙在一线。马冲居民组分房时,他挂着刚做完手术的胆汁引流袋,站了2个小时,向现场400名群众解释政策,促成了分房的顺利进行,成了群众心中的“牛书记”。日常工作中,他细致耐心,是居民心中的“好居干”。

新时期,郑顺伦又致力于精致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成了“小巷总理”。在他的带领下,曙光社区先后实施“老旧小区整治”等决策,创建“居家养老服务站”、“书香图书馆”等休闲、活动阵地,塑造“曙光好人”、“红毯服务”等社区文化品牌,使得曙光社区在阵地建设、服务水平、机制创新、品牌塑造上,都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

扎根热土,郑顺伦先后获得“招商引资模范工作者”、“优秀村居主任”等荣誉称号,曙光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安徽省文明社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