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滨湖聚焦

庐剧《葡萄书记》专家研讨会发言选登

编辑日期:2017/12/8 10:00:12   作者:新闻中心   

IMG_8829.JPG

演出现场图 (2).JPG

演出现场图 (3).JPG

《葡萄书记》演出剧照

 

核心阅读:大型庐剧现代戏《葡萄书记》是根据我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道德模范,大圩镇新民村原党总支书记潘理俊(剧中主人公潘长河的原型)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作为我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创作的大型剧目,《葡萄书记》由区委宣传部创意出品,邀请省内乃至国内著名编剧、导演制作而成,并由长丰庐剧团进行演绎。11月15日《葡萄书记》被列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参演剧目,在合肥大剧院进行首场演出,精彩的演出、感人的事迹也激励着现场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努力前行。12月3日下午,《葡萄书记》首轮巡演在安徽歌舞剧院举行,拉开了该剧进入基层巡演的序幕。演出后,十多位业界名家汇聚一堂,举行专家座谈研讨会,从剧本创作、舞台呈现、表演形式等方面对《葡萄书记》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期特甄选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钟俊杰.JPG

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钟俊杰

 演给老百姓看的好剧

《葡萄书记》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和浓郁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十分感谢主创团队、包河区委宣传部、长丰县庐剧团为这部戏付出的努力,以及各位艺术家的真知灼见。

戏曲是为老百姓演的,如何让外行看得懂并且喜欢看?主创团队及演职人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增强精品意识,不断打磨完善,力争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一是将剧情矛盾集中到葡萄、抗洪等主要元素上,突出人物形象。二是打磨唱腔和语言,将南腔北调统一和规范为庐剧语言和调式,增强庐剧味道,形成代表片段,达到艺术高峰。三是情节上注意符合情境、贴近实际,增加唱段,关键情节加强抒情,提升感染力。

要加强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坚持庐剧人的热情和追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基层院团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庐剧编剧、作曲、表演等方面的后备人才,积极推动地方戏曲振兴。

巡演要真正走到老百姓当中去,基层群众还是愿意看戏的,光在城区不行,还要深入社区、村居。真诚地期待各位艺术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合肥的、基层的文艺事业,让庐剧越唱越好。

 

王长安.JPG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国家一级编剧 王长安

 

人物“立起来”更“活起来”

看到这部戏,我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戏做得这么快。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包括长丰县庐剧团在内的这支队伍“能打胜仗”,能做大事,也能成大事。再一个没想到舞台呈现效果这么好,展现了一个县级剧团具有的大剧院的风采。第三个没想到各级各界对这部戏的重视。从县到区到市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正预示着这部戏可以期待的未来。

就作品而言,舞台呈现上,导演用两块葡萄架打破了舞台的镜框,将镜框舞台变成了镜端舞台。镜框舞台会造成观众和舞台的间离,破除了框架后,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上演出的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增强观众的贴近感。同时,取消分场,舞台调度非常流畅,产生了等同电影长镜头的效果,增强了演出的真实感。

剧本创作上,这部戏有难度,难在写英雄人物。戏剧有两个基本规律。首先要写人物内心,展现人物痛苦、矛盾和压抑。写英雄人物的时候,编剧往往不敢放开笔去写,担心懦弱、胆怯会给人物带来负面评价,这就使人物容易扁平化。二要构筑戏剧冲突。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本很难为英雄任务建立对立面、组建矛盾关系。这部戏能够完成到现在的程度可以说非常了不起。

从编剧角度来说,还可以为主人公再增加一些性格和情感上的丰富性。这部戏在结尾的衔接上存在情绪断层,可以在前面剧情中适当增加铺垫,让剧情的起承转合更加合理顺畅。

《葡萄书记》的基础非常好,人物已经“立起来”,下一步想要走得更高、更远的话,就要设法让人物“活起来”。

 

黄新德.JPG

原安徽省黄梅剧院副院长、

梅花奖获得者 黄新德

 

填补安徽农村题材戏曲的短板

《葡萄书记》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合肥、认识包河、认识长丰的机会。它立足本土,人物、编剧、导演、音乐、演员都是自己的,这一点令人十分振奋。在当代农村、农民、农业的题材作品稀缺的背景下,《葡萄书记》这四个字已经远远超过戏剧本身,可以说填补了安徽戏剧界近年来艺术创作上的断代。

整个演出中,导演对全剧宏观把握准确,场景切换连贯有度,细节处理细腻灵动;男女主角十分称职,声音控制纯熟,表演讲究规范,成功树立起主角的正面形象;音响、舞台、道具效果惊艳,让整部戏看起来干净、恢弘大气,已经超越了一个县级剧团的水平。

如果通过打磨巡演,进一步提高整理加工,这部剧非常具有生命力。首先,从剧本角度来说,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文献,在改编中可以适度延伸、扩张,跳出人物本身,进而代表大圩、包河、合肥乃至安徽的精神,让人物形象得到提升。其次,剧中矛盾点显得“戏没做足、水没烧开”,建议深入挖掘剧本中的闪光点,抓住几个主要矛盾做文章,把矛盾激化一点,让剧情跌宕一点。此外,唱腔是戏曲的灵魂,是剧种与剧种之间区别的标志,建议对核心唱段进行调整打磨,抓住庐剧的精髓,让唱腔更美一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这部戏有基础、有行动、有潜力、有亮点、有希望,不仅接地气,更能走出去。希望在经过充实加工提高之后,走出合肥、走出安徽。合肥能够在艺术上实现大翻身、大跃进,突破口就在《葡萄书记》。

 

潘煜竹.JPG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国家一级导演 潘煜竹

 

挖掘新时代下新型干部闪光点

《葡萄书记》的成功有它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一没专业队伍、二没专业演员的情况下,《葡萄书记》能够迅速被搬上舞台,体现了包河宣传队伍对于题材的敏锐性,以及强大的组织、协调、执行能力。最终在舞台上的完美呈现,也离不开长丰县庐剧团的敬业和对艺术的高水平的追求。

对于作品的提高,一是要聚焦矛盾塑造丰满形象。潘理俊书记是位好书记,一生都值得赞颂,但是戏剧时间有限,要削掉细枝末节,聚焦潘书记生命最后的26天在大堤上的坚守,形成震撼心灵的力量。这26天,他从保葡萄、保土地再到保群众生命,是其人生中最难熬最具挑战性的26天,聚焦好这三个“保护”情节和情感上的激烈矛盾,就完成了这个形象的光辉升华。建议从潘书记手中的特殊道具红色手电筒为切入点,在倒下的一刻,他手中还紧握着手电筒,照亮了大堤,照亮了生命。二是在剧情上要细化打磨,更加贴近实际。潘理俊书记代表了包河全体干部敬业、奉献的形象,剧里除了抗洪抢险,选取了拆迁、修路等几个典型事迹,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事迹还不够有力。新时代新型干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闪光点,特别是大圩镇新民村这样一个发展生态农业的地方,干部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提升果蔬品质、打造休闲产业、推广乡村旅游、带领群众致富,剧本可以选取一些更具新时代特色的代表性事迹来铺垫形象,这样更贴近真实,更打动观众。

 

 

董成.JPG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

董  成

 

让庐剧唱出庐州的味道

整个剧本很顺畅,没有喊什么大口号,也没有刻画什么大英雄,就是写了一个朴实的农村干部,台词接地气,让人听着很舒服。

提一点建议,《葡萄书记》既然是庐剧作品,就应该更多的保留庐剧特色,包括语言、唱腔等精髓。庐剧为什么叫庐剧?是因为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所以称“庐剧”,地方特色是它的最大特点。

看了演出,感觉演员没有把庐剧的“庐”字用好。最重要一点,语言要字正腔调圆。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庐剧有上、中、下三路,分别以六安、合肥、芜湖为中心,语言各具方言特色,尤其是合肥的中路庐剧,融合了上、下两路庐剧特色,我们更要保护和弘扬。演出中,我听到有的演员的语言是普通话,这对于庐剧表演有些不到位。每个特色剧种都有自己的特色语言。上海的越剧、河南豫剧等都是用地方语言唱出来的,用其他语言唱就不生动,庐剧同样也是。现在年轻一辈的庐剧演员,有些是不好意思完全用方言唱,有些是怕观众听不懂方言,但其实其他剧种用方言的也有很多人听,所以不要担心这个问题。

庐剧的代表性就是合肥的地方方言和唱腔,如果丢掉这个基本特色,就会逐渐失去存在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坚守方言唱腔,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地方剧种做实。

 

杨刚.jpg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

编剧、《葡萄书记》编剧 杨  刚

 

用真实打动人心

《葡萄书记》剧本创作前后历经了十个月的时间。去年,潘理俊同志的感人事迹发生后,在包河区委宣传部和大圩镇推动下,举办了一场事迹报告会。期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和资料的查阅。会议结束后不久,我们开始着手筹备剧本创作。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包河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并且提供了很多优质的条件。

这部戏剧是一个真人真事,所以这部戏剧本创作也立足于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今天大家看到舞台上所呈现内容,都是有原型,包括人物和事迹。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真实性是我们创造的第一要素。

此外,按照包河区的要求,我们剧本创作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所以在创作中,并没有用过多的技术手段,一方面便于戏剧巡演下基层。另一方面,没有大制作,也没有大舞美,更加注重人物真实情感的呈现,用真人真事打动人。

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聆听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意见,把这个戏打磨的更好,不辜负大家对这部戏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