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治理”,“两级中心”让社区更像家
期刊
>>内容

从“管理”到“治理”,“两级中心”让社区更像家

【 字体: 】  【2017/11/17 13:39:44】  【作者/来源 新闻中心】  【关闭窗口

包河社区龙图剧场节目单.JPG

包河社区睦邻中心龙图剧场定期放映电影 

赤阑桥社区中心还规划有社会组织孵化园.JPG

芜湖路街道开辟专门空间培育社会组织


兰亭京剧票友社排练中.JPG

兰亭京剧票友社正在排练节目


望湖城社区中心规划图.jpg

望湖城社区中心建设效果图

烟墩街道接受喘息服务的老人们.JPG

老人们在欣园睦邻中心享受“喘息服务”



核心阅读: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共同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区积极对标沪宁杭,着重规划建设社区“两级中心”,即综合考虑公共服务管理有效性、可及性和便利性等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规划建设“单元级社区中心”和“小区级社区中心”,实现功能设置错位、互补、齐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平台,推进城市建设与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发展。自2013年建立全省第一个街道级“大社区”,到目前同步建设33个“两级中心”,具有包河特色的“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已跃然纸上。

11月15日,包公街道包河社区睦邻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包公街道正式启用的第二个睦邻中心。根据规划,2017年,全区拟建设社区“两级中心”项目33个。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共5个,分别为芜湖路街道赤阑桥社区中心,芜湖路街道金玫瑰睦邻中心、包公街道包河睦邻中心、包公街道青年睦邻中心、烟墩街道欣园睦邻中心。

一张星罗密布标注着“两级中心”的地图,一份精心谋划科学编制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区推进“两级中心”建设的重要法宝。“以理念引领,科学布局、挂图作战,稳步推进全区‘两级中心’建设。”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补齐城市发展的短板,要积极从社区破题,解决服务平台散、居民活动空间少、服务功能不完善、社区工作事项多、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我区第一批“两级中心”相继对外开放,居民活动有了新空间、服务有了新体验,社区有了新温度。

腾笼换鸟 规范标准 让社区幸福有尺度

每服务半径1500米设置一个单位级社区中心,配置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绿地广场、幼儿园等;每服务半径500米设置小区级睦邻中心,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和居民自治的平台;根据片区人口规模以及群众需求科学规划社区中心和睦邻中心选址、规模;倡导“一室多用”,力求社区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为民服务效益最优化……

为了让“两级中心”建设有据可依,去年年底,我区正式出台《关于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按照构建社区“十五分钟综合服务圈”目标,依据人口比例、资源分配、功能配置、就近便民等因素,从基本配置标准到规划布局,再到运营管理,一项项具体标准被列出,实现我区“两级中心”规划一张图、建设一把尺。

新区建设按照标准化布局“两级中心”。“滨湖新区规划5个社区中心和8个睦邻中心,十五里河片区规划2个社区中心和6个睦邻中心,淝河片区将设4个社区中心和14个睦邻中心。”该负责人介绍,按照标准化建设,社区中心规划用地85亩,睦邻中心要达到30亩,具备社区办公、娱乐休闲、社区金融、公共卫生、老年福利、群众体育、文化教育八大服务功能,绿地广场、幼儿园、农贸市场等公益性项目齐备,根据居民需求增添超市、维修、文印等市场化便民服务。“即使目前该区域不具备建设‘两级中心’的条件,从规划层面也要让在土地保留一定弹性,为将来居民生活活动预留充足的空间。”

老城区则面临场所不足的困境,亟需大力挖潜,实现“腾笼换鸟”。“对于寸土寸金的老城区来说,很难有全新的、独立的空间。这就需要开动脑筋,整合资源,将闲置房屋利用与城市更新改造结合起来。”包河社区党委书记陆荣萍介绍,包河社区睦邻中心占地2000余平方米,全新装修的四层小楼正镶嵌在老城区繁华的商业区中。

据介绍,该中心原为省粮食局闲置房屋。今年社区将此处原有330平方米社区用房收回用以改造。然而,有限的空间并不足以满足睦邻中心功能布局。最终在省粮食局的支持下,包河睦邻中心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400平方米的区域。

如今,改造后的包河社区睦邻中心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四层楼分设红色驿站、生活驿站、文化驿站、健康驿站,龙图剧场定期播放红色影片,医养保健和童趣乐园实现老少同乐,此外还有独立的舞蹈房、乒乓球室、电子阅览室、乐坊等功能室。

走进一楼办事大厅,不少居民正在这里办理业务。令人注意的是,以往长长的办事柜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敞开式办公区域,“民政服务”“为老服务”“计生服务”……来访的办事居民就落座在工作人员办公桌旁。“此举是为了让居民和办事员“面对面、心连心”,打破沟通交流的隔阂,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路,少磨嘴,快办结。”陆荣萍说道。

量身打造 共享共治 让社区生活有温度

“两级中心”作为居民家门口的“会客厅”“活动室”,功能设置紧紧围绕居民所需所缺。芜湖路街道赤阑桥社区睦邻中心隐身在桐城路一篇斑斓的小楼中,是老城区首个单元级社区中心。“既是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文化艺术中心,还是社区睦邻中心。”芜湖路街道负责人介绍道。

水袖飘摇,步态轻盈,唱腔时而低回,时而婉转……每周二上午,兰亭京剧票友社都会在赤阑桥社区中心二楼活动室里排练。“以前我们都是在兰亭社区的小房间里,自从街道社区中心建好了,我们就转移到了这里。”班长赵阿姨高兴地说,“新教室又宽敞又明亮,姐妹们都很满意。”包括兰亭京剧票友社在内,芜湖路街道辖区活跃书画、合唱、戏剧、舞蹈、雕刻等40多支文艺团队,一直缺乏集中的活动空间,如今借助社区中心的赤阑讲堂、白石书院等场所开展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日常文化生活,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日前,赤阑桥社区食堂对外运营,“社区食堂+阅读空间”的模式也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据介绍,该中心囊括了党群服务、老年学校、社区助餐服务等众多服务内容和项目,开辟出一层楼用于社会公益组织孵化,设置党课类、艺术类、手工技能类等近20门课程。此外,还建有党代表工作站、维权工作站、工会之等多间教室和功能室。差异化配置让社区中心实现精准服务。

今年81岁的孔祥宽是芜湖路街道城南社区一名退休老党员,他还有一重身份是“社区名书记”。退休以来,孔老一直心系社区,积极参加了“桑榆新风团”、春泥讲坛“五老育五小”义务宣教活动。见到孔老时,他正在社区中心名书记工作室里准备下一次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的内容。“我也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挥余热。平时,社区群众都问题都好找我沟通,我再向街道社区反馈,一来二去也就成了畅通信息联络员。”孔老热切地说起自己的工作,“街道专门给我准备了这间工作室,群众来找我也就方便了。”

与名书记工作室一墙之隔的是党群议事厅。“社区中心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阵地,要让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主动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作为两级中心标配之一,社区共治议事厅成为居民议事、民主自治平台。

从参加文艺社团,到参与社区治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激发。在孔祥宽看来,社区的社会组织在服务领域有了良好的基础以后,往往会扩散到治理领域,共同打造出有温度的社区。

整合力量 专业供给 让社区服务有深度

居民需求日益多元、生活问题逐步凸显,仅仅依靠居委会或街道托底无法满足。如何让服务跟上需求?我区建设两级中心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化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由最贴近百姓的人去提供服务。

9月12日,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滨湖欣园睦邻中心建成使用。在全省首推为老助浴服务和喘息服务——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化社会机构,为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提供日常生活短期照料,让老人和家人得到“喘息”的机会。家住欣园小区的许书梅在社区发放的宣传单页上看到了相关介绍,第一时间为92岁并患有阿尔莫茨海默症的婆婆申请了“喘息服务”。“我到睦邻中心康复料理区咨询后,第二天就有专业社工来我家对婆婆的情况做了全面的评估。”许书梅说,婆婆在睦邻中心里享受了15天免费的居家养老“喘息服务”,每天都有丰盛的营养餐,还有检测身体、心理疏导、健康讲座等服务内容。“回家之后,婆婆情况也有了明显好转,整个人变得开朗不少。”

在一位社工负责人看来,社区公共服务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社区工作人员行政事务较为繁重,同时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引入社会化力量,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减轻政府负担,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

早在2016年12月12日,位于芜湖路街道的金玫瑰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营,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探索“PPP”(政社合作)模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即由街道提供闲置楼宇及政策配套,企业负责投资和运营,通过政社合作模式为老年居民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该服务中心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提供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休闲保健、送餐配餐、家政服务、日间照料、临时寄养等多重服务功能。

人、社区、体制创新,三个要素的碰撞,是“推进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要义。我区以推动“两级中心”建设为抓手,在平台建设和体制创新上不断探索,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品质城市人民享”。

叶玉庭 谢文君/图

邓艳梅 许瑶 余秀娟 洪婉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