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生活

创食安“双城” 撑起舌尖上的“保护伞”

编辑日期:2017/11/10 8:55:30   作者:新闻中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以合肥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省级食药安全城市为契机,当前,我区正以“食安包河”为目标,全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监督管理、企业自律负责、行业规范有序、媒体宣传监督、社会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网络,全面推进食安“双城”建设。

强化组织 构筑严密监管体系

坚强的组织领导,是筑牢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根基。今年2月10日,我区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动员大会,随后制定《合肥市包河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属地责任,逐月调度推进创城工作。

“有了完善的网格工作框架和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撑,社区的食品安全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方兴社区食品安全宣传员陈寒说。今年,我区出台了《包河区食品安全网格化协管工作方案》,强化落实“四有两责”(基层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落实日常监管和监督抽验责任)和“四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协管员和信息员)配备。目前,全区共有“四员”336人,网格化管理,新建市场监管方兴所和万年埠所,实现了“一乡一所”的布局。

此外,我区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将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3% ,并大幅提高专项经费额度,为食安监管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提高技术 加强执法监管体系

“按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和痕迹化‘四化’建设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监管‘科技含量’,加强执法监管体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每周五,包河花园农贸市场快检室内,检测员梁玉红、杨婉秋都要忙上一天,为市民提供蔬菜、猪肉等食用农产品的免费检测服务。去年,全区新建10个农贸市场快检室,今年又增加罍街等3处安全快检,为食品安全增添了一道重要保障。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和登记工作,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我区严把食品入市关口。目前,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农资经营点3个,36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产品产品通过认证。

在滨湖启明星幼儿园,家长们可以通过大厅里的实时监控屏幕,清楚地看到食堂操作间、备餐间及食品储藏室等各关键区域和食物制作全过程。目前,我区“视频厨房”建设正全力推进,预计今年底,全区83个幼儿园、400家社会餐饮家单位的“视频厨房”改造任务完成。在此之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视频监控中心的增容和线路改造、系统整合工作已正式实施。

按照标准化要求,我区还配齐了监管队伍的执法车辆、快速检测、执法取证、应急处置、通信交通等执法装备。管理和技术双管齐下,辅以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我区稳步筑牢食品安全监管防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区共查办食品案件67件,涉刑移交案件1件,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均做到了信息公开。

创新举措 实现社会共治格局

“创建食安‘双城’,仅靠政府的监管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新举措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齐管共治格局。”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与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签订了《集中交易场所开办者责任书》,积极开展食品“四小”单位(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和小食品店)综合治理,创建天山路、望湖中路、绿地半生缘等3处餐饮示范街。以创建促规范,全区4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合肥市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称号。

食品安全“五进”(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进工地),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目前,我区新建街镇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站5个,开展食品安全广场宣传活动14场次、“五进”活动20余次、科普大讲堂23场次,向75所中小学的10万余名中小学生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并设立“12331”包河区消费者统一投诉举报电话,畅通监督举报投诉渠道。

“通过扫描餐饮服务店内二维码,就能知晓该经营户的日常监管、监督抽检、信用评级信息。”滨湖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当前,滨湖世纪社区正在试点信用信息后台管理工作,这一创新举措提升了社会公众参与度和经营者自我约束意识。据悉,结合信用城区建设,我区还积极配合构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

“‘双城’建设意义重大,食品安全管理我们一直在路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抢抓时间节点统筹调度,强化日常监督执法,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完善队伍建设,扩大宣传覆盖面,尽早交上让群众满意的“包河答卷”。

(李培 刘环环)